网上有关“我国将每年什么定为科普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将每年什么定为科普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国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公休日定为全国科普日。
全国科普日是中国科协发起的科普活动,起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2023年9月17日至23日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知识扩展
科普,顾名思义,即科学普及。它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认知水平。科普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培育,一种科学精神的弘扬。
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使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科普还能够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使公众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更加科学地思考问题。
科普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媒体进行传播,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此外,还有各种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书籍等。
这些科普活动和作品,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的公众的需求,使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科普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它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和技术,通过科普的方式被传播给公众,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
在当今社会,科普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公众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科普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社交网络等渠道进行科普传播;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科普活动、科普竞赛等方式激发公众的科普热情;可以通过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提高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科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公众提高科学素养和认知水平,还能够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进步、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全国科普日由中国科协发起,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和系统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
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为在全国掀起宣传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热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自此,中国科协每年都组织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全国开展科普日活动。 从2005年起,为便于广大群众、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活动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为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 一直以来,全国科普日活动都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特别是中央书记处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自200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以来,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每年都莅临全国科普日北京活动现场,与首都各界群众一起参与科普日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全国各地主要党政领导也都参加当地的科普日活动。
2009年底,中央书记处在听取中国科协党组工作汇报的时候,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办好全国科普日活动,并且提出“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都要继续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进一步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滁州市气象局对“全国科普日”进行宣传
滁州市气象局参加了由市科协牵头组织的2012年“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暨科普宣传、义诊活动。
在宣传活动中,市气象局通过摆放展板、发放气象科普资料、现场接受市民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共发放各类材料1000余份,接受咨询50余人次,为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和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出了积极努力。
其他地区宣传
昌乐县“全国科普宣传日”启动仪式在乔官镇宝石沟科普示范基地举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艳芳讲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科协主席周晓玲主持。县政协副主席滕建勋出席。
刘艳芳在讲话中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扎实实搞好全县科普工作。各级科协组织要进一步落实《纲要》要求,面向农民群众,组织相应的科普活动,真正做到科普惠民,实现科普成果由社会共享,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三个昌乐”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启动仪式结束后,还开展了“绿色·健康”体验活动,进行现场采摘,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关于“我国将每年什么定为科普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