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一、秦朝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都咸阳。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 裂割据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内容:①确立皇帝的称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是隶书)。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的暴 政。表现在:①“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 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残酷地剥削。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残 暴。
2、开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是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曾攻到咸阳附近的戏。
3、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刘邦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①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③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南岛和“西南夷”。
四、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
2、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国。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五、两汉时期的外交
1、“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另有“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
3、汉与欧洲的'往来: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公元166年,大秦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2.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一、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之后,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3、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②221年,刘备建汉(蜀汉或蜀),都成都。③229年,孙权建吴,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二、南方的初步开发
1、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工具、技术和种子。
2、吴国的经济: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越布),青瓷,三大造船中心(侯官、临海、番禺)。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
3、诸葛亮治蜀:堰官,锦官,平定南中地区(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
4、西晋都洛阳,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康(南京)。江南经济发展原因:①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②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③社会相对安定。④自然条件优越。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内迁到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趋势增强。②鲜卑贵族用落后方式统治人民。③北魏政权面临危机。
内容: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②迁都洛阳。③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一、青铜工艺
1、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铜、锡、铅)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主要青铜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的青铜器,商朝后期铸造,特点是雄伟端庄,气势凛然,代表商朝残品的典型风格。②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和青铜树: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卓越的工程包括:
1、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附近岷江上。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2、郑国渠:战国后期秦国建于咸阳附近,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了关中平原。
3、秦长城:秦朝为防御匈奴,在秦、赵、燕三国北方防御工程基础上修筑而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4、灵渠。秦朝修建,联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三、科技成果
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世界最早),用麻造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2、数学: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1100年。
3、医学:①“医圣”张仲景,东汉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②华佗,东汉人,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
4、农学:贾思勰,北魏时期,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5、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著有《水经注》。
四、汉字的演变
1、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意义: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3、金文:商朝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铭文和钟鼎文。为后人研究商周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4、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流行于秦。后发展为隶书,汉时广泛使用。
5、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4.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中华文化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5.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
一、商鞅变法: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原因是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应属于法家家思想。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说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文化上的贡献: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初一历史大题考什么如下:
1、请说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分别是什么: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我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发现于今天哪个省:元谋人,云南。
3.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什么?位于哪里:北京人遗址,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
4.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什么:化石。
5.我国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是什么?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是谁发现的?北京人使用什么石器:元谋人,裴文中,打制。
6.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使用什么石器?他们分别生活在哪一流域?住在什么样式的房屋里?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磨制石器;长江/黄河;干栏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水稻/粟。
7.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和磨制石器;水稻/粟。
8.黄帝部落在哪一战役中打败了炎帝部落?炎黄部落在哪一战役中打败了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9.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了哪一民族?后人把炎帝、黄帝尊崇为什么:华夏族,人文初祖。
10.孙中山有诗云“神州轩辕自古传”,这里的“轩辕”指谁:黄帝。
11.相传谁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相传在什么时期,出现文字、音律、算盘等发明?炎帝,黄帝
12.尧舜禹时期用什么办法推选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尧、舜、禹等人是哪一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黄河。
13.导致原始社会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4.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夏朝的建立。
关于“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重点内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