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东南亚 南亚的植被类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南亚 南亚的植被类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东南亚和南亚的植被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热带季雨林:这种森林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广泛分布,它们生长在热带气候地区,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热带季雨林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
2. 山地雨林:这种森林生长在山区,通常在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之间。山地雨林物种丰富,生长环境特殊,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独特的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3. 山地季雨林:这种森林同样生长在山区,但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它们是山地雨林和热带季雨林的中间类型。
4. 红树林(泥质海滩林):这种森林生长在沿海的泥质海滩上,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独特的而重要的生态系统。
5. 砂质海滩林:这种森林生长在沿海的砂质海滩上,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另一种独特的而重要的生态系统。
6. 硬叶常绿林(石楠林):这种森林生长在热带和温带之间的地区,通常在岩石较多的地方。它们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一种主要植被类型。
7. 沼泽林:这种森林生长在沼泽地带,通常水分充足,土壤肥沃。它们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独特的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8. 次生林:这种森林是经过人类活动或自然干扰后形成的,通常树木较矮,物种丰富。它们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常见的植被类型之一。
以上就是东南亚和南亚的主要植被类型,每一个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的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是当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红树的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红树林不是红色的。因为生长在陆地的有花植物,进入海洋边缘后,经过极其漫长的演化过程版,形成了在潮间权带生长的红树林,这种在潮涨潮落之间,受到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因其富含“单宁酸”,被砍伐后氧化变成红色,故称“红树”。 单宁酸对蛇毒有很好的抵抗作用。
所谓的红树林是指由红树科的植物组内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容、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
扩展资料:
生物种类:
红树林里的动物主要是海生的贝类,常见的有筛目贝、砗蠔、栉孔扇贝、糙鸟蛤和马蹄螺、凤螺、粒核果螺和几种寄居蟹。在红树林水域有多种浮游生物,常见的硅藻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辐杆藻、三角藻、圆筛藻等浮游藻类。
浮游动物则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丽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头水蚤等。红树林内枝叶等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各种浮游生物的滋长,随之而至的是浅海鱼群在红树林带的洄游和出没。
红树林里还有各种鸟类,多半属水鸟和海鸥一类,也有一部分陆栖鸟类出没于红树林带。在发育良好的红树林还偶有野猪、狸类及鼠类等小型哺乳类出没其间。红树林里也招徕了某些蜂类、蝇类和蚂蚁等栖息。它们对红树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起着一定的作用。
红树林是什么?
红树林是热带至亚热带地区河口地带的其中一个主要的沿岸自然现象,可在一些松软潮湿且满布泥泞的「湿地」上找到,是资源最富庶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地区被陆地包围的海湾中的植物群落,主要是红树科植物,还有其他生长在潮涧带的乔本和灌丛植物。红树林是一种常绿植物的生态群落,当中包括多个不同科植物,但均拥有类似生理结构和特征,以适应沿岸高盐份的生长环境。 红树林中文名由来是源自红树科植物,由于物它木材呈红色,而树皮提炼出的丹宁可以用作为红色染料,所以又称为「红树」。红树林又有「潮汐林」的别称。涨潮时,海水侵入河口区域,淹没红树林的生育地,红树林的树身下半部都泡在水中,只露出上半部,看起来像是长在水面上的森林。 红树属于热带植物,在东南亚和马来西亚等地十分普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在河口湾尤为易见,也有少数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生长范围主要受着「温度」这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在地球的20C等温线 (isotherm) 之间录得,当中亦有一些耐寒性较佳的树种。其他生长地区包括潮汐及海浪较弱的海湾、砂质幼细的冲积层以及潮间带广阔的海岸。 全球的红树林大致可以用子午线为分界线,划分为东方红树林和西方红树林。东方红树林的主要范围在非洲东岸、印尼、东南亚至澳洲和纽西兰等地区。而西方红树林则分布于美洲两岸及非洲西岸。若以种类来数量说,东方红树林的种类比西方红树林多约五倍。 红树林中有众多的不同生物,来到红树林,能够同时一起赏树、赏鸟又可观察螃蟹,每天潮起潮落,各种小家伙跟着自然的节奏活动、觅食,也完成繁殖过程。许多在红树林中的生物间,建立了自然循环依存的关系。红树林植物供应有机质碎屑给蟹、鱼贝类,进而提供食物给其他不同体型的猛禽类,最后,所有的生物尸体残骸及排泄物等再次循环分解,又回归为整个地区成为基本的有机物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体系、和食物链关系以及能量转换传递等过程,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维持自然然生态平衡 红树林可藉著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供应养份和氧气;红树林连系着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对稳定及维持邻近的生态系统相当重要(例如:每公顷红树可扶养多达十二公吨生物,其中包括昆虫、爬行类、两栖类、鸟类、无脊椎类动物及多种水生微生物。) 野生生物的觅食及栖地 红树林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红树植物的可为一些动物提供庇护所或免受恶劣的天气情况所影响。很多动物会利用红树林渡过整个或部份生命周期 (Life Cycle),例如:基围虾 (Penaeussp Metapaneussp.),一些雀鸟品种常在红树林中寻找食物,当中以鹭鸟等水禽最普遍,它们主要捕食鱼、虾、蟹、蠕虫等水生生物,所以红树成为它们理想的栖息地。 降低水质污染 红树品种藉着它们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无机物,降低水质污染,例如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泥土表面吸收、化学性沈淀和由植物吸收等。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水中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氮磷等元素和金属等。 保护海岸线 红树林可稳定河岸河口的岸线,更可保护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 防止氾滥 红树林能稳定地下和泥土表面的水份,有助稳定和储存水源,防止氾滥。近年来,新界低窐地区在暴雨下常受水浸影响,主要原因是发展工程改变了湿地的土地用途。 红树林与渔业 红树林对维持沿岸及近岸渔业的产量十分重要,它们不但为海岸生态系统提供养份,还为鱼、虾、蟹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 观赏价值 红树林环境优美,为野生生物带来居住和觅食场所、为人类提供经济活动的地方(如渔农业)或户外教育的活动课室、为生态旅游提供了观赏路线,为社会带来了经济来源。
科:红树科 拉丁学名:Rhizophoraceae 分布情况:分布于海南,生于海边含盐滩涂。东南亚、澳大利亚热带海岸也有分布。 红树科有14属,100余种,分布于东南亚、非洲及美洲热带地区。 常与海桑科(Sonneratiaceae)、马鞭草科植物组成红树林。 我国有6属,11种,主产华南沿海地区。 有支柱根。枝具叶痕。叶交互对生,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革质,全缘。聚伞花序有花2朵,生于已脱落的叶腋间,总花梗短于叶柄。花两性,无花梗;花萼4深裂,裂片长三角形;花瓣线形,几膜质,无毛。果卵状,下垂,褐色或榄绿色。花、果期近全年。 乔木或灌木,高2—4m。有支柱根。聚伞花序,花2,着生于小枝上已落叶的叶腋位置,总花梗短于叶柄,小花梗无,小苞片合生成杯状。果实倒卵形。种子在母体发芽,胚轴柱形,咯弯曲,绿紫色,长20—40cm。 喜高温、湿润气候,常生于海盐滩或海湾内沼泽地。 红树林植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胎萌现象。这些植物的种子在果实里即行萌发,长出长达5cm—15cm的胚胎,到成熟期胚轴与果实分离自行脱落,插入淤泥中再生长出根及叶。 植物海水淡化器 品尝过海水的同学都知道,海水又咸又涩。因为海水中的盐份较高,所以人们都没办法直接饮用海水,而植物就更不能直接吸收海水来供应自己生长了。可是红树的本领却特别大,虽然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却依然能够茁壮成长。秘密就在红树的叶片中!红树具有革质化的叶子,可以反射海上强烈的光照,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又能够经受海浪、狂风的冲击;叶子的背面具有短而密的茸毛,可以阻止海水浸入气孔;树叶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排盐腺、泌盐结构和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物质,它能够将植物体内过多的盐份排出体外,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淡水。所以,人们又把红树称为“植物海水淡化器”。那么同学们,红树的“海水淡化系统”能不能给大家什么小的启示呢? 红树具有高渗透压的生理特征。 由于渗透压高,红树能从沼泽性盐渍土中吸取水份及养料,这是红树植物能在潮滩盐土中扎根生长的重要条件。红树的根系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一棵红树的支柱根可有30余条。这些支柱根象支撑物体最稳定的三脚架结构一样,从不同方向支撑著主干,使得红树风吹不倒,浪打不倒。这样的红树林,对保护海岸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1960年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的特大风暴,使得沿岸的红树毁坏几千棵,但是连根拔掉的很少。主要的毁坏是刮断或因旋风作用把树皮剥开。 红树的呼吸根 红树植物的呼吸根,顾名思义,起呼吸作用。在沼泽化环境中,土壤中空气极为缺乏。红树植物为了适应这种缺氧环境,呼吸根极为发育。呼吸根有棒状也有膝曲状的。有的纤细,其直径仅有0.5厘米,有的粗壮,直径达10-20厘米。红树植物板状根是由呼吸根发展而来。板状根对红树植物的呼吸及支撑都有利。红树植物根系的特异功能,使得它在涨潮被水淹没时也能生长。红树植物以如此复杂而又严密的结构与其生长的环境相适应,使人惊叹不已。 红树树形奇特,种子在果子末脱离母树前即行发芽,故又常称为胎生树。是海滩防潮护岸绿化的极好材料,也可盆栽观赏。树皮含丰富的鞣质,可提取栲胶。 红树。它们一般生长在热带海洋潮涨潮落的潮间地带。其它的植物开花、结果,种子成熟后就落到地下生长。而红树的生长环境比较特殊,松软的泥土以及海水的涨落,很容易把种子冲走,不适合种子萌发。这样春、秋两季开花结果后,果实并不落地发芽,而是在母树上继续吸收大树的营养,萌发长成幼苗。“胎儿”成熟后,带着小枝叶的种子就会脱离大树,一个个往下跳,散落到海滩中。随着海水到处漂流,遇到合适的地方,就安家扎根下来,像其它植物一样正常的生长。由于它的这种繁殖方式很特殊,好像哺乳动物怀胎生小孩一样,所以人们才称红树为会“生小孩”的树。
拉丁学名:Rhizophoraceae 分布情况:分布于海南,生于海边含盐滩涂。东南亚、澳大利亚热带海岸也有分布。 红树科有14属,100余种,分布于东南亚、非洲及美洲热带地区。 常与海桑科(Sonneratiaceae)、马鞭草科植物组成红树林。 我国有6属,11种,主产华南沿海地区。 有支柱根。枝具叶痕。叶交互对生,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革质,全缘。聚伞花序有花2朵,生于已脱落的叶腋间,总花梗短于叶柄。花两性,无花梗;花萼4深裂,裂片长三角形;花瓣线形,几膜质,无毛。果卵状,下垂,褐色或榄绿色。花、果期近全年。 乔木或灌木,高2—4m。有支柱根。聚伞花序,花2,着生于小枝上已落叶的叶腋位置,总花梗短于叶柄,小花梗无,小苞片合生成杯状。果实倒卵形。种子在母体发芽,胚轴柱形,咯弯曲,绿紫色,长20—40cm。 喜高温、湿润气候,常生于海盐滩或海湾内沼泽地。 红树林植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胎萌现象。这些植物的种子在果实里即行萌发,长出长达5cm—15cm的胚胎,到成熟期胚轴与果实分离自行脱落,插入淤泥中再生长出根及叶。 植物海水淡化器 品尝过海水的同学都知道,海水又咸又涩。因为海水中的盐份较高,所以人们都没办法直接饮用海水,而植物就更不能直接吸收海水来供应自己生长了。可是红树的本领却特别大,虽然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却依然能够茁壮成长。秘密就在红树的叶片中!红树具有革质化的叶子,可以反射海上强烈的光照,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又能够经受海浪、狂风的冲击;叶子的背面具有短而密的茸毛,可以阻止海水浸入气孔;树叶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排盐腺、泌盐结构和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物质,它能够将植物体内过多的盐份排出体外,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淡水。所以,人们又把红树称为“植物海水淡化器”。那么同学们,红树的“海水淡化系统”能不能给大家什么小的启示呢? 红树具有高渗透压的生理特征。 由于渗透压高,红树能从沼泽性盐渍土中吸取水份及养料,这是红树植物能在潮滩盐土中扎根生长的重要条件。红树的根系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一棵红树的支柱根可有30余条。这些支柱根象支撑物体最稳定的三脚架结构一样,从不同方向支撑著主干,使得红树风吹不倒,浪打不倒。这样的红树林,对保护海岸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1960年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的特大风暴,使得沿岸的红树毁坏几千棵,但是连根拔掉的很少。主要的毁坏是刮断或因旋风作用把树皮剥开。 红树的呼吸根 红树植物的呼吸根,顾名思义,起呼吸作用。在沼泽化环境中,土壤中空气极为缺乏。红树植物为了适应这种缺氧环境,呼吸根极为发育。呼吸根有棒状也有膝曲状的。有的纤细,其直径仅有0.5厘米,有的粗壮,直径达10-20厘米。红树植物板状根是由呼吸根发展而来。板状根对红树植物的呼吸及支撑都有利。红树植物根系的特异功能,使得它在涨潮被水淹没时也能生长。红树植物以如此复杂而又严密的结构与其生长的环境相适应,使人惊叹不已。 红树树形奇特,种子在果子末脱离母树前即行发芽,故又常称为胎生树。是海滩防潮护岸绿化的极好材料,也可盆栽观赏。树皮含丰富的鞣质,可提取栲胶。 红树。它们一般生长在热带海洋潮涨潮落的潮间地带。其它的植物开花、结果,种子成熟后就落到地下生长。而红树的生长环境比较特殊,松软的泥土以及海水的涨落,很容易把种子冲走,不适合种子萌发。这样春、秋两季开花结果后,果实并不落地发芽,而是在母树上继续吸收大树的营养,萌发长成幼苗。“胎儿”成熟后,带着小枝叶的种子就会脱离大树,一个个往下跳,散落到海滩中。随着海水到处漂流,遇到合适的地方,就安家扎根下来,像其它植物一样正常的生长。由于它的这种繁殖方式很特殊,好像哺乳动物怀胎生小孩一样,所以人们才称红树为会“生小孩”的树。
参考: me
世界八大植被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在消浪护岸、净化海水、维持近海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科学研究与生态体验等方面有着陆地森林不可取代的作用,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极低的植物多样性支撑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
树林的种类
红树林的成分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红树科有16属120种,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此外还有使君子科的锥果木和榄李属、紫金牛科的桐花树(蜡烛果)、海桑科的海桑属、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榄雌)、楝科的木果楝属、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榈科的尼帕棕榈属等。
在红树林边缘还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如马鞭草科的臭茉莉(苦郎树)、蕨类的金蕨、爵床科的老鼠簕、藜科的盐角草、禾本科的盐地鼠尾黍等。
在靠近红树林群落的边缘还有一些伴生的所谓半红树林的成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耐盐力,如海杧果、黄槿、银叶树、露兜树、海棠果、无毛水黄皮、刺桐。
一、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现存地球表面种类最多、 结构最复杂的植被类型。 它主要分布于赤道及南北纬 5° ~10° 的范围内。 雨林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全年气温高而温差小, 平地的年平均气温为 25~30℃, 年较差不超过 5℃, 每月平均气温均高于 18℃; 年平均降水量不少于2000mm, 多的可达 4000~6000 mm, 甚至 10000 mm, 各地降雨量每月多寡不一, 但无明显的旱季。 空气湿度大, 即使在干燥的白昼湿度也至少能达到 50%, 有的可能达到 90%以上。 土壤为酸性, 颜色多为红色或**。 世界上热带雨林可以分成三个区: 美洲热带雨林区、 印度-马来热带雨林区和非洲热带雨林区。 美洲热带雨林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主要分布于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 向西延伸到安第斯山麓, 向东扩展到巴纳伊巴河, 并在巴西的东南太平洋沿岸形成一条狭长的雨林带, 向南达到玻利维亚和巴拉圭。 印度-马来热带雨林区是第二大雨林区, 大多呈斑块状分布, 从斯里兰卡、 印度西北到泰国、 柬埔寨、 越南、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和东部海岸的狭长地带。 非洲热带雨林区面积不大。 主要分布于刚果盆地、 并向西扩展到加蓬的利伯维尔。
二、 稀树草原 稀树草原是介于热带雨林和荒漠之间的类型。 高温和有明显的雨季、 旱季是稀树草原气 候的共同特点。稀树草原的年平均降雨量比雨林少, 在 900~1500mm之间, 最少的仅有 250mm。温度的变化各地差异很大, 取决于植被覆盖的状况和干旱季节的长短, 但月平均温度一般不低于 6℃。 稀树草原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东部, 约占非洲陆地面积的 65%。 在美洲南部、 中部呈片段分布, 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也有这种类型的植被分布。
三、 红树林 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滩上的一种单层森林植被类型。由于构成群落的主要是红树科植物所组成, 故称为红树林。 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海南、 广东、 福建、 广西、 台湾等沿海地区。
四、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的植被。分布区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干寒少雨。 年平均气温为 16~18℃,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 24~27℃, 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为 3~8℃。 年平均降雨量在 1000~1500mm, 主要集中于春夏季, 秋冬季少雨, 但无明显的干旱。 总体表现为空气潮湿, 蒸发量小于降雨量, 全年均较湿润。 我国的常绿阔叶林带范围广、 跨度大, 从秦岭、 淮河以南一直到广东、 广西、 海南等省的南部, 东到台湾玉山山脉的北、 中部, 西至云南中南部、 贵州南部及喜马拉雅山南侧。
五、 常绿硬叶林 常绿硬叶林是在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发育而形成的植被类型。 它只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以及纬度在 30~40 范围内的各大陆西部边缘地区。 常绿硬叶林为常绿植物, 但其叶小而硬, 或变成刺状, 形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六、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类型。 由于群落表现出夏季盛叶、 冬季落叶的季相, 故又叫夏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北美洲东部, 中、 西欧以及亚洲东部地区, 在南半球几乎没有分布。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 夏季多雨炎热, 冬季干燥较冷。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 14~28℃, 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多在 0℃以下, 最低可达-15℃。 年降雨量在 500~1400mm, 多集中于夏季, 如北京地区 5~9 月的降雨量为全年的 80%~90%.
七、 针叶林 针叶林, 又叫泰加林, 为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针叶林分布区纬度跨度大, 各地气候并 不一致, 总体表现为夏季温和湿润, 冬季十分寒冷。 最暖月平均气温在 10~20℃,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0~-30℃, 有些甚至达到-52℃(西伯利亚)。 多数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 300~600mm, 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雪, 水量不大, 而在北美海岸, 降水多以雪的形式, 集中在秋冬季节。 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部一直到太平洋的堪察加半岛、 库叶岛及日本的札幌, 最北到达西伯利亚的泰梅尔半岛) 和北美(从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和加拿大的加更些河以南一直到大西洋沿岸加拿大的魁北克和纽芬兰), 在整个地球的温带陆地上形成一个非常宽广的地带。 针叶林的北部界限也是地球森林带的北方界限。 我国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西南高山地区以及西北地区, 其中以大小兴安岭所占面积最大。 大兴安岭主要以兴安落叶松为主; 小兴安岭以冷杉、 云杉和红杉为主,并又与阔叶树种(如紫椴、 风桦、 水曲柳等) 构成的混交林; 西部阿尔泰山脉的针叶林主要由西伯利亚云杉、 西伯利亚冷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构成。
八、 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为温带气候条件下的一中地带性植被类型。 它是界于落叶阔叶林和荒漠之间的植被类型, 气候条件比荒漠湿润, 比落叶阔叶林干旱。 温带草原的分布从海洋性气候到大陆性气候都有, 因此, 气温和降水量各地差异较大。 七月平均气温在 15~28℃, 有的达 40℃;一月平均气温-25~-10℃, 有的达-40℃。 年平均降水量从 350~1500mm 不等, 有的甚至高达 2500mm。 温带草原的两大分布区都在北半球, 即亚欧草原区和北美草原区。 亚欧草原区从欧洲匈牙利和多瑙河下游起, 向东经过黑海沿岸、 乌克兰、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蒙古一直延伸到我国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和松辽平原, 构成大致为东西走向的一条宽阔的草原带, 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区。 北美草原区从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河一直到美国的德克萨斯, 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草原带。 在南半球, 最大的温带草原是南美洲草原, 分布于阿根廷的中部、 乌拉圭和巴西德里澳格兰德的南部, 东到大西洋沿岸。 此外, 大洋洲(新西兰、 澳大利亚的南部等)和非洲也有小块分布。 我国的温带草原区是亚欧草原区的一部分。 主要 分布于东北的松辽平原、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地, 呈一条宽阔的条带状。 在阿尔泰山的山前地带也有小面积分布。
关于“东南亚 南亚的植被类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