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动物灯彩是谁创造的?

网上有关“立体动物灯彩是谁创造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立体动物灯彩是谁创造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何克眀灯彩艺术特色是吸收西洋雕塑艺术,以动物造型作为骨架结构,用铅丝缠绕皱纸代替传统的竹蔑,使扎制的灯彩骨骼结构准确,细致精湛,造型生动,姿态传神。

在选材上以民间群众十分喜爱、充满灵性和吉祥象征的动物作为灯彩创作题材,其作品包含民间故事的内涵,凝聚着中华悠久、丰富而醇厚的文化底蕴。

扩展资料:

上海近代灯彩继承了古代灯彩的优秀技艺,不仅灯彩的材质在不断更新,有麻、纱、丝绸、玻璃等,而且品种更为丰富,有撑棚灯、走马灯、宫灯、立体动物灯四大类。

其中“何克明灯彩”又称“上海立体动物灯彩”,集观赏性、艺术性、装饰性于一体,是上海灯彩艺术中最精粹的部分。

有“江南灯王”美誉的上海灯彩艺术大师何克明是立体动物灯彩的创始人,他从艺八十余年,“立体动物灯”已成为上海本土灯彩艺术的代表,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影响远播海外。

请写出著名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

1. 蚂蚁的小故事或科普知识

蚂蚁的小故事或科普知识 1.蚂蚁的科普知识

内容如下:蚂蚁属节肢bai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du。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zhi十年。

蚂蚁科学是一个面向广大群众的公dao益科普平台[,由科普作家邓添文于2017年7月推出[1],该平台以提高全民科普意识为目的,致力于揭露伪科学,推广科学理性思维。蚂蚁科学依托互联网对科学知识、学术前沿等专内容进行普及,文章内容广泛,涉及天属文、地理、人文乃至对生活中热点问题的科学见解。

2.蚂蚁的科普知识

[mǎ yǐ] 蚂蚁 (昆虫)蚂蚁(ant)是一种昆虫。

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

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几年甚至十几年。需要注意的是,白蚁不属于蚂蚁。

蚂蚁特性编辑显微镜下的蚂蚁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具有社会性的3大要素: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不排除个别情况),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1] 蚂蚁绝对是建筑专家,蚁巢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蚁窝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达,错综复杂。

蚁窝外面还有一圈土,还有一些储备食物的地方,里面通风、凉快、冬暖夏凉,食物不易坏掉。[2] 蚂蚁也是动物世界赫赫有名的建筑师。

它们利用颚部在地下挖洞,通过一粒一粒搬运沙土,建造它们的蚁穴。蚁穴的“房间”将一直保持建造之初的形态,除非土壤严重干化。

蚂蚁研究专家沃尔特·奇尔盖尔对蚁穴进行建模。他将液态金属、石腊或者正畸石膏灌入入侵红火蚁蚁穴,凝固定型之后挖出。

他说: “你可以得到一个深入地下的结构。”根据他的观察,最靠近地表的区域蚁室最多,深度越深,蚁室越少,面积也越小。

他说:“为了做到这一点,蚂蚁必须了解它 们相对于地面的深度。”但它们如何“施工”仍旧是一个谜。

据奇尔盖尔推测,蚂蚁可能通过感知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测量深度。[3] 蚁群分工编辑一般有蚁后,工蚁2级。

在特定的时间出现未受精的雌蚁和雄蚁,有些种类的工蚁头部特化变大变成兵蚁。有些种生活在其他种的巢内,其幼虫由宿主的工蚁喂养。

1.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胸部大,生殖器官发达,在大部分种类和情况下只有蚁后负责产卵,部分种类,如猛蚁,蚁后可自己捕食。但是蚁后不能掌控整个蚁群。

2.雌蚁: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俗称“公主”或“天使”,大部分雌蚁在交配后会脱翅,但是极少数不会脱翅。3.雄蚁:或称父蚁。

有翅。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

有发达的生殖弓背蚁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俗称“王子”或“蚊子”。完成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4.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

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

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

为了冬眠,蚂蚁们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来储存体内的脂肪,而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天它们是不进食的。正因为如此,蚁群中的工蚁们几乎每天都在寻找食物,以保证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来抵御冬季的寒冷。

有些种类有生殖能力,如双针棱胸切叶蚁,以及部分猛蚁。5.兵蚁:“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

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主要种类编辑猛蚁亚属类兵蚁猛蚁亚属首先是由Jerdon在1851年描述,他描述的种是Harpegnathos Saltalor,他指出,这种蚂蚁有四分之三英寸长,在受到惊吓或打扰时会跳跃逃走。

它们上颚强壮有力,并且有厉害的尾刺。它们在地下筑巢,特别是植物的根部,捕食小昆虫。

猛蚁(ponerine)是蚁科的一种,它们分布在全球亚热带,热带的潮湿地区。在大都市不常见。

它们都是肉食性或捕食性蚂蚁,但有些种类也会连群结伴进行捕猎。极少数多型。

结节1结,几无节前柄,后腹基部2节之间明显缢缩,尾刺外露。全球共记录42属,2000种左右。

小黄家蚁小黄家蚁体型较小,工蚁体长仅有1.5-2毫米左右,带有针刺。国内各地都有发现,常在厨房、封闭的阳台的杂物堆底下和墙壁缝隙等处筑巢栖息,危害较广。

小黄家蚁黄猄蚁又名黄柑蚁、红树蚁,广泛分布与我国南方。黄猄蚁是树栖蚁种,会利用幼虫吐丝卷起鲜活树叶筑成"蚁包"栖息,大群落的黄猄蚁普遍有多个副巢。

黄猄蚁生性凶猛,擅长捕食各种昆虫,因此常在农业生产上被用于生物防治。大头蚁大头蚁在国内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大部分种类为多后制,少部分为单后制,蚁群内有兵蚁。

洛氏路舍蚁洛氏路舍蚁在国内分布较广泛,为铺到蚁属。臭蚁臭蚁国内江浙和南方有分布,在室外树干或根部筑巢,体型小黑头酸臭蚁可抵御入侵红火蚁的危害。

切叶蚁切叶蚁从树木和其它植物上切下叶子,将叶片用来种植真菌。它们用长出的真菌喂养幼虫(成虫主要是吸食被它们切碎叶片的汁液)。

能够切下叶片的蚂蚁实际只有2个属蚂蚁(美切叶蚁属Atta和Acromyrmex)中的38种。中国国产切叶蚁属蚂蚁无切叶种植真菌能力。

牛头犬蚁也称“澳洲巨蚁”,“斗牛犬蚁”,它们的体型在蚂蚁物种中算是比较大的,体型最大可达到5厘米,它们的身体上长着一根可以致敌人于死地的毒刺。昆士兰种的斗牛犬蚁(bulldog ant)最多可以长到三公分。

红火蚁。

3.想要几篇关于蚂蚁的小故事

关于蚂蚁,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非洲丛林的一次大火将一群蚂蚁团团围困。眼看包围圈越来越小,无数小生灵的性命危在旦夕。这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蚂蚁迅速聚集,转眼变成了一个蚂蚁球,迎着大火快速滚出火海。滚出火海的蚂蚁球,外层的蚂蚁被烧死,而大部分蚂蚁逃过了劫难。目睹这一壮丽的场景,人类对什么是大智大勇和牺牲自我、什么是顾全大局和团队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追求团队精神,蚂蚁就是这么一种昆虫,他们深信: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

纪律感强,他们的组织严密、分工精细,每个人责任明确,尽职尽责。

吃苦耐劳,谁都不能否认蚂蚁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可以承载比自己身体重几倍的重物,不畏艰辛,毫无怨言。

无私奉献,蚂蚁的奉献精神是令人钦佩的,当他们找到食物时,决不会一人独享,他们会分享成功、分享喜悦。我们的员工一定要懂得奉献,当然有付出定会有回报。

有前瞻性、预见性,我们需要这种能力,防患于未然,利用自己的远见,在灾难来临前,做好一切准备。

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这是蚂蚁有的,更是我们应该有的,我们应时刻充满 *** ,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始终斗志昂扬,信心百倍。

4.蚂蚁的故事

蚂蚁的故事 简介

[德]荷尔多布勒,[美]威尔逊 著;夏侯炳 译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蚂蚁的书。

作者的另一本书《蚂蚁》于1990年出版,获得了极大的学术成功和格外广泛的社会关注,并一举获得了普利策奖。

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作者将《蚂蚁》一书中学术内容尽可能地去掉,使用更通俗的语言写就了此书。

在这本妙趣横生的书中,作者对蚂蚁的生存方式,蚂蚁独特的社会形态,严密的社会组织,科学的社会分工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解释了为什么蚂蚁在自己的世界里会取得那么惊人的成功的原因。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蚂蚁世界里来自群体成员中精诚合作的“快捷且难以抗拒的”力量,是蚂蚁战胜自然及众多天敌而继续有效生存,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而这一切又是借助于化学交流的高度发燕尾服来实的;蚂蚁从身体不同的部位释放的混合物质,构成了一种奇妙的“语言”,从而有效地分辨了敌我,整齐了共同求生的行动。

在这本内容并不十分庞杂的书中,作者在对全世界各地的蚂蚁族群都进行了介绍,尤其是对蚂蚁世界的颇类似于人类的社会形态给予了十分有趣的详解,使人在轻松愉快的消遣式阅读中可以学到许多生物学知识,并由此深切地呼唤着每一个读者的环保意识。

作者简介

贝尔特·荷尔多布勒是维尔茨堡大学西奥多·博韦里学院行为生理学与社会生物学教授。他也是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美国资深科学家奖金和德国 *** G·W·莱布尼兹奖金的获得者。1990年以前他是哈佛大学动物学教授。

爱德华·O·威尔逊是哈佛佩莱格里诺大学教授和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学部主任。除两次获普利策奖外,威尔逊还获得过许多科学奖,包括瑞典皇家科学院全国科学奖章和克拉福德奖金。

5.想要几篇关于蚂蚁的小故事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在荒漠的原野以及被我们反复践踏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但这从不被人关注的小小生灵,却生活的滋润而有秩序,尤其是当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更是让人敬畏。

当一场足以毁灭一切的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众多蚂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聚拢抱成一个“巨大”的黑团,像雪球一样在火海中飞连滚动,熊熊的烈火中不断地响起“噼叭”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为团队捐躯的声音,它们不停地滚动,不断地被烧焦,最终绝大部分的蚂蚁逃离火海,继续着它们种族的繁衍。

6.蚂蚁的小资料

蚂蚁目前有21亚科283属(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亚科中分出了若干亚科)。

一般体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

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

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蚂蚁卵约0.5毫米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乳白色,幼虫蠕虫状半透明,工蚁体细小,体长约2.8毫米,全身棕黄,单个蚁要细看才易发现。

雄、雌蚁体都比较粗大。腹部肥胖,头、胸棕**,腹部前半部棕**,后半部棕褐色。

雄蚁体长约5.5毫米。雌蚁体长约6.2毫米。

室内环境常见的有法老蚁等。

7.关于小蚂蚁的故事

在一片开满鲜花的草地上,住着小蚂蚁、蜜蜂和蝴蝶。

每天清晨小蚂蚁都会从他的窝里爬出来四处寻觅食物,然后再把食物一个一个的搬回自己窝里。蜜蜂也会在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忙忙碌碌的采集花蜜,储存在自己的家中。

蝴蝶呢?每天睁眼就是舒展开他那漂亮的翅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左飞飞,右飞飞。

“小蚂蚁小蚂蚁,你干什么呢?”蝴蝶问

“我..我在搬食物呢..要..要不到了冬天就没吃的了”小蚂蚁气喘吁吁的回答道

“哎呀~现在才刚春天,要好好享受才对,你着什么急啊!”蝴蝶嘲笑道

“早点搬还可以多搬点..冬天就能多吃点!”小蚂蚁回答道

“那你搬吧!真没意思~大好的天气应该用来玩才对!”蝴蝶边朝着远处飞边回答道

蝴蝶飞啊飞啊,飞累了,停在一朵漂亮的花上,正好看见忙着采集花蜜的蜜蜂。

“蜜蜂蜜蜂你干什么呢?”蝴蝶问

“我采集花蜜呢~早上起来的花蜜最新鲜最好吃了!呵呵..”蜜蜂边采集边回答

“跟我玩会吧!今天天气这么好..应该用来在花丛中飞舞才对啊!”蝴蝶说道

“你玩吧!我又没有那么漂亮的翅膀,我还是多采点花蜜留着过冬吧!”蜜蜂一边回答着手里还不停的采蜜。

“哼!你真没劲!不懂得享受这美好的阳光!”蝴蝶扭头飞走了

就这样一天一天又一天,小蚂蚁每天搬着粮食,蜜蜂每天采集花蜜,蝴蝶每天扑扇着他那漂亮的大翅膀飞来飞去,转眼就到了冬天。

外面的花凋零了,草枯萎了。

小蚂蚁在自己的窝里吃着美味的粮食,蜜蜂在自己的家中喝着美味的蜂蜜,蝴蝶呢?瑟缩在一朵凋零的花上,漂亮的大翅膀再也扑扇不起来了。

8.谁有关于科普知识的小故事

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在童年时代就能专心致志地在花园里研究植物。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花园和母乳一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因此,他在中学读书时,刻苦攻读前人的植物学著作,并经常到野外采集标本。这为他后来对近万种植物进行整理描述、修订命名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美国著名科学家兰格力,是世界上第一架用蒸汽作动力的飞机的设计人,他的贡献也与他从小热爱科学分不开。童年时代,一次放学回家,他见到雀鸟飞翔,脑海里便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想法:要是人也像小鸟那样,能在空中飞行该多好!从此,他经常观察鸟的状态,怎样张翼,怎样起飞,又怎样滑翔。中学毕业后,因家贫无法读大学,他坚持自学,在理论上弄清了小鸟飞行时的速度、翅的伸张、空气的浮力等三者的关系,于是他设计了一架用蒸汽作动力的飞机。经过改进,飞机可以载人飞到了天上。

不少人以为科学家都是“神童”,其实“神童”的确切注释倒是“从小爱科学”。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远不如他的妹妹,在老师和父亲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还在一般智慧水准之下”。可是他努力钻研,终于成了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天资也不聪颖,除数学外,许多功课的成绩都不好。但他喜欢动手做水钟、风车、风筝等。后来,经过他的刻苦努力,学习才逐渐进步,以至在19岁时考入剑桥大学,27岁时当上了教授,对多学科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被誉为“发明大师”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学校读书时,因健忘学习成绩不佳。但是,他喜欢钻研科学问题,一生的发明竟多达1328种。

即使是被誉为“当代科学巨人”的爱因斯坦,幼年时也并非“神童”。他到3岁时才会讲话,上学时成绩也很差。第一次考大学,就因法文、植物学、动物学都不及格而没被录取。但是由于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后来却创立了相对论,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这些故事说明,从小爱科学、对科学有强烈的浓厚兴趣是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必由之路。要从小爱科学,就要适当地多读一些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普读物就是科学的“招生广告”。

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从事科学工作的念头就是由于读了玛尔赛特夫人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也曾因为小时候反复阅读了法拉第的科普名著《蜡烛的故事》,才走上创作道路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拉姆塞毕生献给化学事业,也由于科普读物的启发。他在中学踢足球伤了腿,养病时想玩焰火。为了查阅焰火的制造方法,他看了一本化学常识的书,竟因此而迷上了化学。

至于因从小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科学幻想小说而迷上科学的人就更多了。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气球及深海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科尼和其他一些人,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思想的人。

9.蚂蚁小知识

蚂蚁的基本习性常识

------ ------ ------ ------ ------

A、蚂蚁的外部形态: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6足,体壁薄且有弹性,有膜翅,硬而易碎。由于大家都见过蚂蚁,其具体形态略。

B、蚂蚁的生长概况:

从卵到小工蚁要经过14天,通过幼虫、蛹等两个环节。卵为白色或淡**,细长形,大小为0.5毫米,形如米粒状。幼蚁为乳白色,前端较细,常做弯曲状,易被人们误认为是"蚁卵"。蛹是最后一龄,幼蚁体缩短,不食不动,被称为前蛹,前蛹蜕皮后即为蛹。蛹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常堆放在一起,也被误认为"蚁卵"。

蚂蚁的寿命比较长,个别蚂蚁的寿命长得惊人,有的工蚁可活7天, 蚁后寿命可长达20年。但一只离群的蚂蚁只能活几天。这是由于蚁群内部明确分工和各负其责、相互依存的群体结构所致。这是其繁荣的基本因素。

C、蚂蚁的食性

蚂蚁因食性分为:低等种类,肉食性,以昆虫、小动物乃至病、死的大动物为食;臭蚁亚种,切叶蚁亚科及蚁亚科中的较高等种类,对动植物均能取食,尤喜蚜、蚧虫分泌的"蜜露";其他大部分蚁类为草食性,多以枯物叶片、种子、果实、枝干等为食。

拟黑多刺蚁属较高等杂食性种类,可喂米糠、麦麸、豆类、糖类、瓜果类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蚕蛹、骨头、鸡蛋、死活虫等,也可用鸡饲料或自配饲料。

D、蚂蚁的生理习性

1.蚂蚁在15-40 ℃之内都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冬季低于10℃就进入冬眠。

2.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

3.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 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

E、蚂蚁的繁殖习性:

蚂蚁的繁殖的过程一般分为交配、产卵、分窝三个部分。当一窝蚂蚁达到一定数量时,蚁后就提前繁殖出雄性蚂蚁和雌性蚂蚁,时机成熟后雌性蚂蚁飞出窝巢交配后建立自己的窝巢开始繁殖后代成为一个新的家族。蚂蚁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完全变态就是由卵到成虫要经过幼虫期和蛹期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纵观西方科幻小说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初创

时代、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和新浪潮以后(塞伯朋克阶段)。下面分别作些简单介绍。

一节萌芽初创时期(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为什么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和奥

尔迪斯把第一部科幻小说定为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这个问题值得

研究。因为,在这之前近两百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刻卜勒就曾写过一部题为《梦》的小说,

其中有对安眠药、宇宙飞行的超重、极低温以及真空状态的细致描绘。作者还想象出月球上

的巨大植物和奇异动物。任何一位研究家都可以知道,这些内容恰恰是后世科幻小说的典型

内容。遗憾的只是,作品主人公实现月球旅行的办法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他使用的是巫术。

我们之所以提到刻普勒的《梦》,是为了阐明西方文学传统中很早就有强烈的幻想成份。

早在古希腊时期,萨莱斯岛上的卢西恩就创作过《真实的历史》,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

以后,还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516)、佛兰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洲》(1627)、乔

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等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丰富的想

象力描绘了一些超越现实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正是这种充满

想象的文学传统,导致了科幻小说的诞生。

另一个引起科幻小说出现的因素是西方工业革命。1765年,瓦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

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史蒂文森制造了火车。在这一切产生以前,

哥白尼确立了太阳的中心位置;刻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磊规律;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定

律。所有这一切,都强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冲击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也冲击着人们的

心灵。人们禁不住要问道:科学到底带来了什么?还将带来些什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这个作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晴雨表的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种新

的文学门类——科幻小说产生了。1818年,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二十岁的玛丽·雪

莱(1797·1851)发表了一部题为《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的小说。

在事后回忆这部作品诞生经过的时候,玛丽·雪莱极力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那就是:

《弗兰肯斯坦》的创作,纯系偶然事件。她在序言中写到:1816年的夏天,我是在日内

瓦郊外度过的。那是夏季,天气阴冷,*雨连绵,每到黄昏,我们团团围坐在熊熊燃烧的柴

堆旁边(当时在场的还有雪莱、拜伦、拜伦的私人医生等),间或借几册偶然落入我们手中

的日耳曼鬼怪故事聊以自娱。这些故事,使我们心生异趣,也想依葫芦画瓢凑个热闹。我和

两位友人约定,每人根据某起神秘事件各写一篇故事。(《弗兰肯斯坦》原序;陈渊、何建义

译,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然而,通读整部作品,使我们打消了关于其产生于偶然“篝

火故事”的推断。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

注。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位科学家,他通过实验创造了一个丑陋怪物。怪物在人类世

界中东奔西撞,却得不到支持、理解和同情;他响往爱情和美好的东西,但得到的却是谎言

和追捕;他不顾一切地向人类复仇,但终于被迫漂泊到北极冰原。

著名英国作家、科幻史家布里安·阿尔迪斯在他的科幻史著《万亿年狂欢》中,曾经高

度评价过《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内容。他一反过去的评论仅仅将这部小说当成“人造人”的

技术奇迹的说法,而是认为它在勇敢地证明,技术可以向上帝挑战。“在雪莱夫人的笔下,

科学家成了造物主。《弗兰肯斯坦》的主题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于是接管了下来。这是

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准进化观点,即一旦人被造出来了,进步的工作就留给其后

代的活动,上帝不再干涉了。”

《弗兰肯斯坦》的确不是一部偶然产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书中对科学技

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

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

本性格格不入。近二百年来,这种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这也就

是以《弗兰肯斯坦》开创的科学幻想作品的主要主题。

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学小说进入了文学的舞台。在它漫长的初创时期里,还有两

位作家值得一提,他们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他们两人从

不同的方面开拓出了古典科幻小说的两个主要派别:技术派和社会派。

凡尔纳(1828—1905),写过剧本,当过剧院秘书。他一生创作过上百部科幻

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游记》(1864)、《从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两万

里》(1871)、《八十天环游地球》(1873)、《公元2000年的亚眠市》(187

4)、《世界的主人》(1904)以及《流星追逐记》(1908)等。

凡尔纳以极大的热情去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他是科幻小说中所谓乐观主题的最好

体现者。但是,他的这种热情有时显得有点作做,他象个痴呆人似地去描写一些“狂徒”。

那些人试图创造一个大炮飞向月球《从地球到月球》、或者为了打赌而环游世界《八十天环

游地球》。或者航行于太平洋底《海底两万里》。我们之所以觉得凡尔纳笔下的人物是一群痴

呆人或狂徒,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沿袭玛丽·雪莱那种哥特式小说的恐怖写法,而是继承了法

国文学中面面俱到的传统。他笔下的人物千篇一律,没有深刻的内心生活,他也不试图去表

现技术带给人的内心冲突。结果,他的小说成了科技成果的大展览,成了对未来的预言书。

这正也是后来一部分评论家误入歧途,把科幻小说当成科学发展启示录的原因。但是,无论

如何,凡尔纳开拓了科幻小说的许多领域,他所写过的纷繁题材,至今仍被作家们重复着。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则正好与凡尔纳相反,他的注意力集中

在描述科学技术支人类生活的影响上面,而对明天将产生多少种飞机和火车不感兴趣,威尔

斯是个生物学家,也是政治评论家。他一生涉猎广泛,科幻小说只是其创作早期的一个部分,

主要有《时间机器》(1895)、《摩洛博士岛》(1896)、《隐身人》(1897)、《星

际战争》(1898)(中译本为《大战火星人》)、《月球上的首批人类》(1901)、《神

食》(1904)以及《在彗星出现的日子里》(1906)等。

虽然威尔斯与凡尔纳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确属两代作家。在威

尔斯的作品中,文风已不再是古典的了,小说的动作性很强,人物没有脸谱化。通过故事的

逐步展开,我们能体会主人公在变化着的科学奇迹下的痛苦、狂喜和无能为力感。威尔斯作

品中的“科学”也比凡尔纳的“先进”许多,凡尔纳基本上是在凭常识写作,而威尔斯则涉

及到时空变换、元素与化合物等更深奥的东西。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作品都让人觉得很悲壮,

他是科幻文学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时间机器》可能是威尔斯最成功的作品。讲的是一个掌握在时间中穿梭行走技术的人,

对公元802701年地球的探索。他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分成两支,一支称

为埃洛依,他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整日花天酒地,不劳而获;而另一支称为莫洛克,生活

在地面以下,他们的身体已经退化,但仍然劳作不止,为埃洛依的世界创造财富。读者很清

楚这两类人所对应的阶级。

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小说都让人觉得很悲观,他是科幻作品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摩洛博士岛》中的科学狂人、《隐身人》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以及《星际战争》中无敌

火星人的烧杀,都是如此。如果说,凡尔纳捕捉住了科学给人类的欢娱,那么,威尔斯则讲

出了技术奇迹下人类的复杂感受,这一点倒是与雪莱夫人一脉相承。

萌芽时期还有一些作家,比如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他是

侦探小说的鼻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他把悬念和逻辑推理传统带入科幻创

作,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萌芽时期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一种特殊的文学品种,也许他们意识到了,但不

乐意去标榜这种特殊性。他们没有宣言,没有给自己的作品定出特别名称和给出特殊定义。

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了来自读者和文学界对于创新的太多责难。

第二初创期的作品没有固定的格式,作家们尽量从各方面进行探索。雪莱夫人写哥特式

故事;凡尔纳的作品属于“漫游”;威尔斯把科学当成探讨式社会问题的引子;而坡则是在

侦破案件。他们的这种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揉合起来,形成了固定

模式。这些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综合起来,形成了固定模式。

第三我们可以看到,从科幻小说的初创开始,科学和技术就没有在其中上升到主要的地

位,它不是当成科普读物或是科学预言被创作出来。作家们更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关注整

个世界的前途。

最后,萌芽初创期确立了后世科幻小说的主要题材,它们是太空探险、奇异生物、战争、

大灾难、时间旅行、技术进步以及未来文明的走向等。

二节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本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经过众多作家的共同努力,特别

是本世纪初美国出版商的推动,使科幻小说有了极大发展。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

初开始,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创作出版高峰,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黄金

时代的起止日期也是有争议的,尼科尔斯·皮特将其定为1938—1946年,但是显然

还有别的观点,我们只能笼统地将其限定在40—60年代)。

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出现了一批科幻活动家。在他们的积极组织下,才产生出作家、作品辈出的繁荣景

象。

早在三十年代,美国的书商就看准了科幻小说这一品种。当时,有一套书籍非常廉价,

叫做10美分丛书,只要一角钱就能买一本,中间全是内容、插图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说:外

星人来了,和罪恶势力进行了斗争,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这类思想艺术性极差的作品,

败坏了科幻小说的声誉,在读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一个出来扭转这一局面的是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

程师,负责主编《科学与发明》杂志。为了开拓刊物的功能,也为了恢复科幻高雅的名声,

根斯巴克从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干脆发行了科幻小说专号。

专业杂志整本地刊登文艺作品,无疑对读书界产生震动。在事后的民意调查中,支持改版的

读者有32644人,占读者总数的98.52%,而反对者仅为498人,占1。48%。

根斯巴克再接再厉,在刊物上开辟了“讨论”专栏,由读者自己发表意见。这样,对科幻小

说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如果说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启蒙读者上,那么小约翰·坎贝尔(1910-

1971)的功绩则主要是团结和培养了作者。从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里,坎贝

尔主编了主要的科幻小说杂志《惊奇科幻故事》。他从来稿中发现作者,不辞辛苦地指导他

们,安排新作家之间的交流聚会,改写他们的稿子,甚至给他们设计写作题目。正是在这三

十三年里,他发现了包括阿西莫夫、莱斯特·德尔·雷伊、海因莱因、西奥多·斯特金、A·E·沃

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马克等许多作家。

为了纪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约翰·坎贝尔的贡献,人们以他们的名字创立了两种科幻

奖项,其中雨果奖已发展为当今最有权威的科幻小说奖。

二、出现了大量作家和优秀作品。

由于根斯巴克扫清的读者道路,在小约翰·坎贝尔的《惊奇科幻小说》的拓展下,顺利

地推出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很难数清黄金时代佼佼者和他们的杰作,我们仅从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编年史中撷取一

些。它们是史密斯(1915-1966)的《云雀丛书》,莱斯特·德尔·雷伊的《海伦

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兰人》(1940)、《非A丛书》(1945-194

6),西奥多·斯特金的《微观世界的神》(1941)、《超人类》(1953),罗伯特·海

因莱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艾

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乔

治·奥维尔的《1984年》,小约翰·坎贝尔的《月球是地狱》(1950),雷·布拉伯

雷的《火星记事》(1950)、《华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

日》(1950)、《2001年太空漫游》(1968),约翰·温代姆的《三尖树时代》(1

951)、杰克·威廉姆森的《时间军团》(1952),哈尔·克莱门特的《引力使命》(1

953),威廉·戈尔丁的《蝇王》(1954)。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

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

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丛书》(1963

-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马克的《驿站》(1963),等等。

此外,还有哈伯德、莫尔、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

谢克利等等的作品,无法胜数。他们的小说水平很高,质量也很整齐。由于篇幅所限,这里

我们仅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介绍,他们是:美国的海因莱因、英国的克拉克和美国

的阿西莫夫。

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1907年-1988年)是美国作家,受业于密苏里大家和安娜阿

波利斯海军学院。在部队服役五年,后又进入洛杉矶加洲大学攻读物理。1939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星球兽》(1954)、《双星》(1

956)、《星船伞兵》(1959)、《异乡异客》(1961)、《月球是个严厉的妇人》(1

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兽的数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

海因来因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别追求过高的文学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笔写故事。

中篇小说《傀儡主人》发表于1951年,描写一群专门附着在人体上、控制人类行为的外

星人。它们象虫子一样吸住人体,然后进入脑部。于是,无能的人只能俯首听命,成为傀儡。

评论认为,这种虫子样的异星生物,只不过是海因莱因用来表达人类对死亡恐惧的一个诱因。

《双星》是一部惊险小说,讲一个演员如何卷入一场政治阴谋,充当首脑替身的故事。

由于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银河共和国。小说对当今政治舞台上的领袖们进行了不露声

色的讽刺。试想,当一个根本不懂政治事务和外交法规的演员,居然能够在星际世界的谈判

桌成功进行磋商,那么,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就变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这部作品于195

6年获得雨果奖。

《入夏之门》写于1957年,是关于时间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与时间打交道,

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在历史和未来之间进行旅行。这部小

说的情节,一定对八十年代初曾轰动一时的**《回到未来》有所启发。在**中,主人公

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当婚姻介绍人。

海因莱因是真正的美国作家,他可以大量使用俚语和民间格言。他虽然塑造过各式各样

的主人公,但人们总是感觉到这些家伙属于一个阶层,这就是处于社会底层和上层之间的那

一类人。他写的科学家、工程师、军官、工人甚至总统都是如此,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好象

挺有见地,其实并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支柱,恐怕是因为著述的丰富和广泛

的读者群。无法否认事实是,海因莱因的作品构思就是绝妙,悬念不断;加之,他不象别人

那样关心机器胜过关心人。

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国作家、科学家,国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基人。他在1

945年发表的论文《地球外的中继》里,第一个讲述了卫星地球通讯的可能性及方法。他

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与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

游》(1968)、《与拉玛相会》(1973)。以及后来的《天堂的喷泉》(1980)、《2

010年太空漫游》(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游》(1987)、《大堤上的幽

灵》(1990)等等。

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和海明威的硬汉笔法著称。是唯一

颇具哲学家韵味的科学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讨论了当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

地球文明进程时发生的情况,人类的各种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无疑。《城市和星星》沿

袭了这一主题。最后,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为宇宙的一员。

克拉克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来,肯定存在着高于人类的生命

形式,这种形式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于是,最好的文学表现手法就是神秘主义。这在196

9年他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的**《2001年太空漫游》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现。整部

**分成四个互不相关的独立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辽远的古代,猿人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树

林里,忽然有一天一个超自然的长方体降落下来,它探索人猿也启蒙了人猿,拉开了其与大

自然抗争的序幕。人类从此诞生。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了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站,美国

政府官员正奔赴月球。在那里,宇航员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物体,它埋在地球万年不变的尘

土下面,但是无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为,它正是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在苍白的阳光照射下,

长方体忽地发出了声音。第三部分的影片显得有些沉闷。讲的是宇航员正飞向土星,控制了

飞船的大型计算机不知怎么厌倦了繁重的脑力劳动,发生了“反叛”。它设计谋杀了大批宇

宙船中的成员,切断了人与地球的联系。唯一幸存的宇航员不得不与计算机较量。取出了它

的记忆元件,夺回了决策的主动权,在这同时,飞船已经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观众们惊奇地

第三次看到了飘浮在空中的长方体。**的最后一部分是最为激动人心的。飞行员在宇宙长

方体的协助下,穿越了亿万光年的空间,他在星座绚丽的海洋中漫游,终于来到一个火焰熊

熊的星球内部。在这里,他找到了一间宁静的小屋,并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婴儿。

《2001年太空漫游记》出现在黄金时代的后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现手法。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产品,同时,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评价。无论是外星人长方

体的介入、人类的科技成就,还是计算机的反叛,都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和认识的世

界,是一个多么冰冷的世界。这种技术的冰冷感,加上对外星人类无法理解的行为的惧怕,

使人们丧失了信心。你好象站在那块黑糊的长方体面前,摸到了它坚实的表面,但却无法超

越它,你只能顶礼膜拜。《2001年太空漫游记》获得1969年奥斯卡奖多项提名。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国人,专业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

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学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说》(1942)、《我、机器人》(1950)、

《钢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机器人》(1976)、《奇妙的航

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后的续集等等。

阿西莫夫以“没有文风”著称。他每天在打字机前坐着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在这八小时

里以每分钟90字的速度打字,没有间断。他创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学、历史、化学、

等等。在这样杂烩式的商业气氛下,“没有文风”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这种“没有文

风”又成了一种独特的文风,使不少人为之着迷。

阿西莫夫有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在中篇小说《黄昏》里,作者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有

六颗太阳照耀下的雷盖什星球上永远没有夜晚,因为太阳可以轮流抛洒光和热。但是,终于

有一天,这是千年不遇的时刻,六颗太阳全部进入日蚀状态,而人类脆弱的心灵根本无法忍

受这种绝对的黑暗。于是,为了寻求光明,他们精神崩溃,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评论家戴

维·哈特威尔(1987)认为,这是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它留给人们的宏大场面非常难

忘。

《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与帝国》(1945)和《第二基地》等组

成(1948)。据阿西莫夫自己回忆,当时,他正在研读罗马史,发现整个古代的事件完

全有可能在未来、在银河系那样广大的时间范围内重演。于是,他构思和创作了这部庞大的

作品,前三部在《惊奇科幻小说》连载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

落的,为了挽回这种失落,挽救即将崩溃的银河帝国,他设计了两个保存人类文明的秘密基

地。

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喜欢推理。把推理小说的写法和机器人故事结合起来,形

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机器人》和《钢窟》。在这里,阿西莫夫煞

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工学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

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二定律。

(《我,机器人》,科学普及出版社)

与其说这些定律是贡献给机器人学的,倒不如说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

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

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脑筋,圆满地解决问题,逃出困境。

随心所欲的商业化写作,有时也能创造出非常绝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开拓题材的

天才。1966年,他重新复活了《格列佛游记》。为了治疗病人头脑中的血栓,他把一只

潮水艇连同几个海军士兵、医生,用科学的手段“缩微”到分子大小;然后让他们进入人体,

随着血液流进大脑,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

除了海因来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逻辑性之外,黄金时代有特色的

科幻作家还有长于讽刺的谢克利,田园风格的西马克,黑色幽默的克莱门特,反乌托邦主义

的奥维尔等。

三、对科幻小说的认识逐步统一

黄金时代佳作济济,人才辈出,推动了人们对科幻小说认识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作者

们不再象萌芽时期那样心中没底地左右冲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这个模式是:(1)

必须有一个带有悬念的好故事;(2)这个故事必须与科学发展或科学家的工作有关;(3)要有

几个恢宏的奇异场面;(4)无论结尾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最好能给人一定思考。

对科幻小说的定义也开始趋于一致。比如:小约翰坎贝尔和布莱特纳就都认为,科幻小

说是表现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布莱特纳写道:“科幻是科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对人类

影响所作的理性推断为基础的小说。”莱斯特德尔雷伊进一步阐明,科幻实际上是在写“变

化”。他写道:“科幻小说是采取娱乐的手段,以理论和推理试图描述种种替代世界的可能性。

它以变化作为故事的基矗”很显然,这种“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种科技和文明下的世

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这种看法,在稍早些时候,他写道:“科幻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技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黄金时代使科幻作品在读者心目中站稳了脚跟。但是,正统的文学殿堂还没有正式接受

这一形式。

三节新浪潮时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黄金时代”对科幻小说认识的统一以及

创作方法的标准化,给科幻小说带来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国际政治、

军事和科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左翼兴起、东方宗教的传播、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

生态环境的破坏、流行艺术的产生以及毒品泛滥等等,特别是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

上天给人们极大的震动。公众发现,科幻小说中那些美妙故事要么缺少现实性,要么比现实

还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长期以来,科幻作品属于通俗文学范畴,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重视,

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这样,一场变革的风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1939-)出任英国《新世界》杂

志主编。他一上台,立刻对整个英国科幻界产生了新的影响,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科幻小说对立,它不再把物理学一类的正统科学当成主要

内容,而是重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神学。它的写作手法极力接近正统的主流文学。

它不再象过去的科幻小说那样热衷于二千年、三万年以后的世界,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的将

来,甚至表现当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没有了,片断的、琐碎的、意识流的,幽默嘲

弄式的、象征主义的手法出现了。初看起来,这些小说晦涩难懂,但仔细品味,其中的寓意

十分深远。1968年,编辑家朱迪·梅丽尔选编了这样一本集子,并把它们正式称为新浪潮

作品。新浪潮运动由此产生。

关于“立体动物灯彩是谁创造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6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