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有什么历史故事 焦作红色文化故事

焦作在豫西南,被深山密林覆盖,我就生于此、长于此。深山总有故事,小时候,每次晚上睡不着觉,爷爷奶奶就在我耳边讲村里的故事,它们神奇、梦幻,充满古灵精怪,催生我无限遐想。如今再回味起来,面前彷佛又浮现那些密林与故事。

冯昱超 | 文

“中国爱情第一村”——陪嫁妆村

焦作修武县太行群山中,有一个村名非常别致,叫“陪嫁妆村”。该村位于修武县青龙峡景区,海拔1000多米以上,有20多户100多人。“嫁妆”自然和爱情有关,这里被誉为“中国爱情第一村”,上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信奉爱情,从未有人离婚。

且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游人也涌入陪嫁妆村,许下爱情诺言,希望爱情长长久久。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离不开一段凄美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青龙因错行雨谱,被玉帝贬下凡尘24年,住在青龙洞中。

明朝永乐五年夏,当地天气炎热,久旱无雨,眼看庄稼就要枯死。看到这场景,正在青龙洞中修行的青龙就化身为青年小伙,到武陟县万花庄村高员外家做长工,白天做长工,晚上就化身龙形,引水灌溉,喷水浇地。

渐渐地,高员外知道青龙并非凡人,又看女儿早已芳心暗许,为留住青龙,高员外就将女儿嫁给了他。

青龙谪期满后,携妻重返天庭,而凡体仍在青龙洞中。为感谢青龙恩泽,高员外就将青龙洞一带方圆百里的山场买下,当作女儿的嫁妆。

从那时起,这个村也就取名叫“陪嫁妆村”。

如今的陪嫁妆村村头有大片象征爱情的榔榆林,最大的一棵胸径4.5米,高17米,已经有1800岁了。

“七天七夜砍荆棘”——七砍站村

太行崇山峻岭中,有个名叫“七砍站”的山村。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山窝窝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上学就医、交通实在不方便,人们就纷纷搬到山下,村里的人寥寥无几。不过,这个村的由来有一段神奇的传说,还和净影寺有密不可分的渊源。

话说,净影寺有一位高僧,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诵经习武、带徒传艺,偶尔还能给当地百姓造福降祉。

不过忽然有一天,这位高僧感到寂寞,便心生邪念:也想像皇上一样荣华富贵、妻妾成群。于是他便念动咒语,移来龙床,把皇帝最宠爱、长得最漂亮的娘娘招到身边。

迷迷糊糊的娘娘第二天早上醒来,见身边躺了个和尚,大吃一惊:我这个千金之体怎么落到和尚之手?我可如何面见皇上、面对皇宫里的那些嫔妃?娘娘越想越感受了奇耻大辱,便一头撞死在龙床边。

等高僧醒来,看见娘娘已倒在血泊之中,心想坏了,怕皇上知晓,便悄悄地埋葬了娘娘。

皇上不见心爱的娘娘,传来深通阴阳的军师,让他算算忽然失踪的娘娘在哪里。军师沐浴更衣、焚香跪拜,掐指算出娘娘在河南怀庆府深山里的净影寺庙内,被一高僧抢去。

皇上怒不可遏,派皇宫卫队捉拿高僧,迎娘娘回宫。净影寺高僧上到云端,看到皇宫卫队浩浩荡荡向净影寺开来,他便念咒语,让漫山遍野长满荆棘,阻止卫队前进,卫队将士用刀剑砍倒荆棘缓缓前进。

高僧又施咒语,凡砍倒一棵荆棘,立即在原根上长出六到九棵新的荆棘,砍得还没有长得快,卫队越砍越多,密不透风,队伍无法前进,他们只好返回京城禀报情况。

军师深知这是那邪法所致,便让卫队士兵带上黑狗血,狗血避邪,凡砍断一棵荆棘,马上涂上狗血,荆棘便不再重生。

这个办法果然灵验,皇宫卫队整整砍了七天七夜方砍出一条小路到达一个小山村,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净影寺庙,他们把这个村作为卫队在此休整的驿站,故取名为“七砍站”。就是现今七砍站村村名的由来。

后来高僧让净影寺120名小和尚遁形入地躲避皇宫卫队,却不料军师道法高深看穿了高僧的伎俩,令卫队火烧净影寺,并用犁、耙将那120名入地的小和尚的头全部给犁掉、耙了出来!

后来人们在园内种地,总是影影绰绰地看见地表面一个土谷堆,好像是那120名小和尚在显灵。事实上,这是人们对那些无辜死去小和尚的思念。

“长乐郡公主孝顺父母”——古汉村

古汉村位于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东3公里处,汉献帝禅陵位于古汉村南,南距修武县城约23公里。禅陵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东南400米处有一低矮山丘,因禅陵在此,曰古汉山。

话说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被曹丕废黜,贬居山阳,称为“山阳公”。汉献帝做皇帝的时没能平息战乱,让百姓安居乐业,但在被贬后,却为当地人民作了很多贡献。山阳县(今焦作一带)至今世代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汉献帝和曹节有一个女儿叫刘曼,聪明伶俐,很受家里长辈喜爱。尤其是她的外公曹操,更是对她疼爱有加。刘曼从小习诗书、通历史,对政治也有独特见解。

古汉山汉献帝纪念塔

刘协也常与女儿聊天,议论朝政上的问题。曹操更喜欢与刘曼品评诗书,就连她的舅舅——废黜刘协帝位的曹丕也很疼爱她。

汉室将曹操封为“魏公”,她也常学着父亲的样子称曹操为“魏公”。刘曼自小与父亲感情很深,后又跟随父亲来到山阳县,眼看着父亲从帝王沦落成平民。曹丕喜爱刘曼,封她为长乐郡公主。

即便做了公主,刘曼也一直在父母亲身边伺候。为能让父母高兴,不再想起被贬之痛,她常常戏称她的外公为“魏公”,以此给父母说俏皮话。

刘曼孝顺父母的故事传到了民间,民间便纷纷效仿称自己的外公为“魏公”,称外婆为“魏婆”。这种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王母显灵,赐水济民”——王母泉村

焦作市马村区待王街道有个王母泉村,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山阳县东北二十五里,有陆真阜,南有皇母、马鸣二泉,东南合注于吴陂也。”

文中的皇母泉,就是王母泉村王母泉。

王母泉村原来叫黄梦泉村,为什么易名呢?这里有一个传说。

一日天刚亮,王母娘娘梳妆完毕,忽然听到年仅七八岁的七女在哭泣,问其原因。七女说:“五更时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金鸽子被石头神困在人间,快领我去找回来吧!”

六女也想去人间,便也闹着去。王母最疼爱两个小女儿,随即命哪吒赶着龙辇,领着两个女儿到凡间。

按照七女梦中的情景,龙辇飘落在石棚环绕的黄梦泉村。停辇时,白龙马没留神,蹄子滑了一下,留下了一个“马打滑”蹄印。

龙辇微微一晃,七女的玉枕被晃到地上,立刻变成了一块石头枕,长到石棚上了。七女要下辇去拾玉枕,王母怕她摔下去,忙拉住了她。但七女的脚已伸出辇外,绣鞋掉到地上。

机灵的哪吒忙把绣鞋拾了起来,交给了七女。绣鞋虽没化成石头,却留下了一个绣鞋印。

顺着草帽形状的石棚往东走,穿过东西街,王母四人又向南拐,来到一片平平展展的南石棚,七女说她的金鸽子就在这里。四人到处寻找,只见一片片将要旱死的玉米苗,哪有金鸽子的影子?

六女抬头看看如火的骄阳,掏出羽扇,觉得口渴,向母亲要水喝。王母拔下金簪,在石棚上划了一道,只听“哗啦啦”一声响,石棚裂开几丈宽的缝儿,从当中“咕嘟嘟”冒出清清的泉水来。

紧接着,一对金鸽子腾空飞起,在空中绕了个圈,落到七女手上。七女惊喜若狂,六女也高兴地喝着水。哪吒跳进水里玩了一会儿,王母便让起辇回天庭了。

但划开的泉水越涌越多,渐渐冲走了周围的干草、树叶,浩浩荡荡向南流去,成了一条宽阔的万泉河。

村里一位老妈妈正好看到了这一场面,知道是神仙下凡,逢人便讲,众乡亲奔走相告,说看到了“马蹄印”、“石头枕”、“绣鞋印”,还喝到清澈的泉水。

打这以后,十年九旱的黄梦泉村里的人不再为水发愁。老百姓齐心合力修通河道,开沟挖渠,引水浇地,庄稼年年大丰收。

村人还修了王母庙,请石匠雕刻了一尊王母石像,敬在庙中,庙门对联上写着:“春夏秋冬常流水,祖孙万代念上苍”,横批是“饮水思源”,并把原来的黄梦泉村改为王母泉村了。

哪里都会有这样的传说故事,有些甚至世世代代流传,有几千年之久。尽管这些传说故事,很多是虚构想象,但它们延续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包含了传统中国人的美好祈愿。如今,时代不断发展,很多故事都离我们远去了,但我想,当我有了子孙,我也一定会像我爷爷奶奶一样,把这些故事代代传承下去。

说了这么多,你的家乡有什么传说故事呢?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冯昱超,1999年生,河南焦作人,河南农业大学在校学生,喜好文学创作,热爱家乡文化,豫记小粉丝。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