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有什么历史人物 海拉尔简介

崔广域

十三、呼伦贝尔青年党

(接上期)呼伦贝尔青年党建立的历史背景

当时呼伦贝尔这片广阔的土地,背靠祖国东北,面对沙俄(苏联)和外蒙古。虽然与外蒙古有语言相通,土地相连甚至有许多亲友关系,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点。清政府对外蒙古置于藩属地位,派驻大臣管理。而呼伦贝尔在清雍正初期及以前由黑龙江省管辖。地大人烟稀少,边界没有驻防军队,执行的是“察边之制”,即每年的五六月份派齐齐哈尔和墨尔根等地官兵2400多人,分三路进入呼伦贝尔地区的。以格尔毕齐、额尔古纳、莫里勒克及楚尔海图等地进行“察边”,看是否有俄人越界放牧痕迹,砍伐森林等行为。雍正十年派兵丁“驻牧防边”,边界上有了常驻兵丁。为了加强边防的管理,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今海拉尔正阳街建“呼伦贝尔城”,由朝廷派驻大臣为“统领”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兵丁所用之钱、粮、牲畜皆由国库拨给。清朝时呼伦贝尔和外蒙古不能相提并论。呼伦贝尔与外蒙古边界曾先后设十九个内一卡,同样有官员和兵丁管理。内设卡伦任务,一是防俄人入侵,二是地区分界标志以防地区间发生纠纷。宣统初年呼伦贝尔改设民治,分别设呼伦厅、胪滨府、奇乾设治局,和内地完全一样。民国初年设县治,与内地完全一样。但保留副都统和旗治,这又与内地不同。呼伦贝尔就是这样一种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呼伦贝尔境内的铁路附属地内又执行俄国法律称之为“国中国”。这一地区真是错综复杂。

国际国内的政治影响很大,有些事外国直接干涉。第一次“独立”是在沙俄直接支持下搞的。然后逐渐又使呼伦贝尔回归祖国,取消特别区域。就在沙俄企图侵占呼伦贝尔土地时,日本帝国主义一直也在谋取这片土地,通过“宗社党”拉巴布扎布加入,亲自派人参加指挥,企图占领满蒙建立“蒙古帝国”。失败之后,巴布扎布又战死在林西县。残余匪帮色布精额等返回,驻呼伦贝尔与蒙古边界哈拉哈河流域。在日本人指挥下,妄想联络呼伦贝尔上层恢复大清国。当时的呼伦贝尔副都统既不敢答应又不敢拒绝,只好说“时机还不成熟”。当色布精额匪帮清楚了事实真相以后,便于1917年夏举兵北进,占领海拉尔。呼伦贝尔副都统胜福逃往省城。色布精额、福兴阿、本巴扎布等人建立了“提督府”。人们称为“第二次独立”。这伙匪帮不到百天便被赶出海拉尔,彻底失败了。呼伦贝尔又恢复了副都统的“统治”。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呼伦贝尔也就成了俄国白党退守之地,大批的白党败军和侨民涌入海拉尔等地。苏联共产党势力也随着中东路进入呼伦贝尔,取缔白党势力渐渐开始,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外蒙古不管是“独立”时代和以后的一个时期,一直没有放弃呼伦贝尔,视呼伦贝尔为外蒙古的“门户”。总是企图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拥有它的一切。

中华民国政府对外蒙古和呼伦贝尔并没有完全一样对待。对呼伦贝尔的外交、国防、护路等重要大权逐渐收回。在经济上每年数十万元的支持,可算得上是待遇优厚。蒙民的事务交由副都统衙门管理。

呼伦贝尔这种纷繁复杂的历史局面,使一部分有知识的青年极为不满,他们积极要改变这种封建落后的历史局面,换掉腐败的蒙古封建上层人物。成立了青年组织,于是便出现了1928年的暴动和1929年的事变。有人称为第三次“独立”的说法。

呼伦贝尔青年党的建立

呼伦贝尔青年党前身为呼伦贝尔学生会。清光绪初年呼伦贝尔开始重视教育,不仅在本地办学,还选送一些人去外地学习,有的去省城师范学校和中学读书学习,有的去北京学习。这些人在外学习见多识广,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另外也受到了中国“革命党”和俄国“十月革命”等影响,对呼伦贝尔现状产生了不满,特别是对民族上层的腐败毫无政治远见更是不满。民国六年在外地学习的学生回到呼伦贝尔,他们对呼伦贝尔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必须进行“政治改良”。这些学生遂组织了学生会,他们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和一些政治问题,应当如何改良呼伦贝尔的政治制度。他们派代表参加苏联布里雅特蒙古民族大会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们积极创办教育实业,想通过教育启发更多的人懂得政治改革的道理和办法,以实现他们的目的——振兴呼伦贝尔,铲除封建腐败的蒙古上层。

民国十年(1921年)呼伦贝尔学生会与外蒙古平民革命党发生了政治关系,完全接受了其主张和方法。外蒙平民革命党是受苏联直接影响的革命组织。将呼伦贝尔学生会改名为“呼伦贝尔青年党”。其首领为郭道甫、福明泰。

民国十四年呼伦贝尔青年党与内蒙古人民革命党联合起来,合组成内蒙国民党,不久因主张不同便分裂了。呼伦贝尔青年党于民国十五年将中央党部设在库伦,接受外蒙古的指导及物资援助。由库伦发号施令,指导呼伦贝尔的工作。

呼伦贝尔青年党的活动

呼伦贝尔青年党也称之为“内蒙古青年革命党”或“内蒙古青年党”。1925年曾与内蒙国民党联合,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后因政见不同而分开,青年党仍按自己的纲领行事,开展呼伦贝尔独立运动。

呼伦贝尔青年党主要领导人认为:“一般蒙旗当局(指副都统衙门)都是官僚阶级,不仅没有政治常识和世界眼光,甚至连保境安民的观念也没有,他们唯一信仰的是满清皇帝的复活”。青年党想以自己的统治代替呼伦贝尔的封建王公上层的统治,不以半自治为满足,想完全自治。青年党要求独立于中国又反对封建落后的副都统衙门。想自强自立,但又不得不依附于外国势力。青年党就是在这样的旋涡中生存,十字街头徘徊。郭道甫后来对青年党的前途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他说:“呼伦贝尔人民所需要的仅仅是有限的自治和民治条件,不是想要脱离中国”。根据呼伦贝尔所处地理位置无法独立,因此,他们又分裂了,福明泰带领部分人回了外蒙古,郭道甫留在东北保安司令张汉卿身边当秘书,从事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教育工作。

现将《内蒙古青年革命党政纲》附录如下:

1.根据民族自决主义,在内蒙古建立独立国家。

2.国体为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劳动人民,党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来建立政府,行使政权。

3.内蒙古共和国的使命在于铲除君主专制的残余及中国的统治,防御外国的侵略。

4.为了实现民权,强化国家组织,规定下列原则:

⑴土地及地下矿藏、森林、水路等资源收归国有。

⑵内蒙古革命以前,凡旧蒙古当局缔结的对外条约、债务等一律无效。

⑶内蒙古革命军及党中央在政府成立之前所缔结的条约,由人民代表大会追认之。

⑷制定经济政策,振兴实业,由国家经营对外贸易。

⑸拥护劳动人民,组织人民革命军,实行军事教育,武装全国人民。

⑹政教分离,保障劳动人民的宗教信仰。

⑺振兴出版事业。

⑻保障集会及示威行动自由。

⑼劳动人民有结社自由。

⑽保障劳动人民的学习。

⑾取消王公尊号,废除活佛统治权。

⑿实行社会主义。

青年党暴力行动

呼伦贝尔青年党成员约有近百人,他们大都是有文化知识的青年人。对于中国社会应当进行改革和时局的混乱有一定的认识。特别对呼伦贝尔蒙旗当局的腐败更为了解,一心在呼伦贝尔进行革命工作。他们在第三国际指导之下,在外蒙古革命党的直接支持下,决议夺取呼伦贝尔政权。1928年正是东北地区发生大变动之时。自从日本人将东北军阀张作霖等炸死,震惊了中外影响极大,政治局面越发混、乱。郭道甫、福明泰等人利用这个机会,在呼伦贝尔南部边境与外蒙古交界之处的绰歌托松布尔地方召集该党代表大会,讨论如何利用当前的形势进行武装革命,夺取呼伦贝尔政权,恢复呼伦贝尔完全自治,对中国宣布独立。会议进行一个多月,最终得到苏联和外蒙古的支持于援助便开始行动。首先派阿格、东太等二人前往海拉尔说服呼伦贝尔当局共同行动,齐心协力举行暴动,宣布独立,被副都统拒绝了。

7月9日青年党9名干部携带大批外蒙给的武器弹药,潜入罕达盖地区,将该地区驻防的正蓝旗保安团改编为平民骑兵第一路第一团。以阿尔山为根据地,开始了行动。派人将决定和进行武装赤色革命、统一内蒙古,合并内外蒙古,建立“大蒙古共和国”通告送交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发出最后的通牒。与此同时分兵三路向呼伦贝尔进攻,以罕达盖为大本营。

1928年7月17日,爆发了乌奴尔车站冲突,18日又爆发了察干(嵯岗)车站冲突,致使哈满列车不能正常运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路军进攻海拉尔计划未能如期进行,这使青年党遭受了很大损失,是失败的重要原因。遂之放弃了争城夺路计划,进占将军庙,以此为大本营,将新巴尔虎右翼旗军队编成了革命军。

在青年党进行军事行动的同时,苏联一个师团的兵力集中在中苏国境线上的“达乌里亚”地方,以伺增援。外蒙古骑兵师抽出1000人,驻扎在国境线上,抽出部分军人进入呼伦贝尔直接参加战斗。时局越来越有利于青年党,见此情形副都统不得不向东北军提出请求支援。马占山军长奉令率队开进海拉尔征讨青年党武装。

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汉卿先生认为他们不是土匪,是一群有政见之人。为了不扩大民族矛盾,能和平解决遂命令停止进攻,派人去将军庙与其洽谈,了解他们的政见。洽谈结果是在副都统内设参议厅,容纳青年党人士,并增加常年行政经费,增加教育经费,增编蒙旗守备队等。福明泰与郭道甫发生了严重分歧,福明泰率40多人逃回外蒙古。郭道甫留下被任命为张汉卿秘书,并创办东北蒙旗师范学校从事蒙古人等几个少数民族的教育工作。

呼伦贝尔青年党这次行动和1929年的行动有人称之为“第二次独立运动”失败了。如果将1917年巴布扎布匪帮色布精额占领海拉尔建立“提督府”算作第二次“独立”,那这次便是第三次独立运动失败。

郭道甫

1925年10月,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大会上,该党领导成员与共产国际及蒙古国代表在张家口合影。前排左二为福明泰,左三为郭道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