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有什么历史故事 丹东高铁时刻表

01

“顺山倒喽?”

山把头那略带胶东口音的吆喝声,几乎能把地窨子的顶棚鼓开,农历十一月凛冽的寒风,让往日欢快的伐树声都带着些许冰碴子味。

长白山的采伐从农历十一月开始,各家山号的场子里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一直到来年春天桃花汛的时候,木材会用戏称为“赶羊”的方法放到鸭绿江岸,再编成木排顺着江水到达目的地安东。

提到安东,木把们心头不觉一热,虽然那是个不能称之为家的地方,他们的老家大都在山东、河北。木把们和早些年携家带口“闯关东”的老乡们不同,多是撇家舍业来到安东山,不过是为了家中老婆孩子顿顿不缺的“嚼谷”。

每年进山伐木的日子,也就那么有限的几个月,其他时间多是留在安东,那个临时的“家”木把铺中。木把们大多是苦哈哈,一年到头也就放排到安东时最阔绰,从沙河子和官材亮子登了岸,食髓知味的汉子们,跟家把头结了账,揣着还没捂热的八十块奉票,火急火燎的向着“胡子街”进发。

“胡子街”,安东可不止一条,不过最著名的还是后潮沟那条,从上到下连排的“半掩门子”和“大炕”,有的是来路不明,浑身“脏病”的半老徐娘。这里号称穷人的销金窟,吃干抹净,比“胡子”还狠,安东老百姓戏谑形容“一趟胡子街,不死也叫爹”,此街故此而得名。

安东最次等的下贱地方,最能捂热的就是寒天雪地苦熬数月的独身木把们。模样俏,知书达理的五柳街,那是官老爷们打茶围的高雅去处。城隍庙小山坡上漫山遍野的“花烟馆”,照样去不得,熬坏了身子,下年说不定就被塞了鸭绿江的冰窟窿。至于坝岗街、荣安里的班堂、会馆,自己裤兜里那几张花花绿绿照样不够看。

稳重的山把头,自然不会去惹那些“脏”姑娘,九、十月进山之前,还有大把的事情要操持起来。而那些半大小伙子们,初来乍到,虽有些心摇神荡,可一经想起家里的老子娘,以及新婚燕尔就告别的媳妇,恨不得马上就找家票庄换了银子汇回家去,全不如那伙子“老秧子”们潇洒自如。

把头有家把头和山把头之分,顾名思义一个居中坐镇,一个临场指挥。每年到了七、八月的时候,家把头会从料栈贷款,用来招揽木把进山,放木排分上江和下江,上江是指鸭绿江流域,下江则是浑江流域。

木把分山号,大的有几百人,小的则有几十人不等,具体数量不定。有人统计民国初年把头的数量,据说上江有450名,下江650名,依此推算,全流域木把的数量相当可观。

木把跟把头上山不讲工钱,等到第二年开春,放排到安东卖出以后,根据盈亏情况再商定工钱。安东及大东沟的料栈多数兼营杂货,实际上就是把头的财东。把头带队入山前,从料栈贷款,同时购买生活用品,次年回到安东,将木材卖给同一料栈。

放排是件卖命的买卖,首先,木把入山前必须到临江或者通化的官署领取“斧票”,一两银子一张票,凭票进山,结伙抗捐是件有风险的事儿,生死全凭“大令”们的好恶。更别说在那苦寒之地,冻了、病了任凭天命,其实这些其实都不算事儿,最要命的是放排的过程。

人说:“木把木把,喂鱼喂虾”。 早期放排的,都趁潮落放到大东沟上岸,后来安东建成铁路,就改放到官材亮子和沙河子上岸。木排从上江到安东大约需要15到20天时间。在江上放排,一路要遇到不少激流险滩,人们通常把激流险滩称为“哨”。这种地方因水流直奔砬子,放排者如不拨正航向,木排随时会撞散架。

木把们把“哨”视为鬼门关。在木把中流行两句顺口溜:“纺花车、老虎哨(均为哨名)妈妈哭,孩子叫”,“二龙斗遭了乱,老母猪圈分一半”。足见哨的惊险。

早年间农历七月十五,安东人有到鸭绿江放灯的习俗。多是放排遇难的木把家属用纸扎个小船,船上点蜡,放到江中,悼念亲人。

再到后来,江上修了水电站,鸭绿江航运彻底断绝,木材运输多是通过陆路出关,安东“木都”的名声也逐渐消逝。而今,在这大江之上,能看到的原始放排方式,也只有对岸的朝鲜人在操持了。

02

柞蚕。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这条绿色的小虫子一直都与丹东这座城市密不可分,至于它什么时候出现在这片土地之上,则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由闯关东的山东人带入,但是按许多老辈满族人的说法,它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

传说之一,说是在辽代,有个聪颖的女真女子,丈夫战死后,被恶婆婆赶出家门。她在山上发现了吃柞树叶做茧儿的虫子,茧儿煮后能抽丝织绸缎,因此,她给虫子起名叫柞蚕。辽国皇帝传其入宫织锦,她不肯骑一小驴出走,不知所踪,屡受辽朝欺压的女真人尊称她为蚕姑姑。

传说之二:清朝时,本地一位颇有眼光的老玛发(满语爷爷)在外地看到有人放养柞蚕,就把放养技术和蚕种带了回来。他传授给这一带的农民,他们在农耕之余,也开始放羊柞蚕,成了蚕民了,人们尊称老玛发为蚕把头。后来形成风俗,丰收要摆上酒肉菜肴和苏叶饽饽,请蚕姑姑、蚕把头吃喜,同庆丰收。

不论是历史,还是传说,对于安东地区来说,“闯关东”的流民们,才是真正让柞蚕这个小精灵成为承载城市灵魂的幕后英雄。满人定鼎中原,说是怕对岸的朝鲜人拎着棒子来挖墙脚。就把老家圈了起来,谁也不让进。

康熙中期之后,康熙皇帝看着四九城里的八旗子弟们来气,又为了防备老毛子,打发这些从龙后代们回老家种田。等到了清末,大量自来山东、河北、河南流民的蜂拥而至,所谓的圈禁早就形同虚设了,“闯关东”真正成为既定事实。

这里有大量无主之地,给了移民们无限的生存空间。除了大量用于开垦的田地之外,更为广阔的山场,也被勤劳的先祖们利用起来,柞蚕养殖和衍生产业逐渐发展起来。

柞蚕养殖的衍生产业,就是缫丝。上世纪初到三四十年代,安东有三大支柱产业,即木材、缫丝、航运,缫丝业影响最为深远,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丹东“丝绸城”的名声,就是源自早期缫丝行业的奠基。

早期安东地区的缫丝,主要由柞蚕养殖户自行完成,人们在农忙季节耕种和放养蚕,到了冬季会用简易木制纩丝机抽茧缫丝。待到抽丝完成,大批安东丝栈、行店的外柜、伙计们开始走村串户,把农民手中的丝收上来,再赚取高额差价行销全国,甚至出口到日本等国。

当年名噪一时的安东总商会会长王建极,正是因为农户利润太低,才从宽甸杨木川,一步一个脚印的成为了安东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金融实业家。说句题外话,当年著名的“安东教育救国会事件”,死了两位商会会长,一位在任的孙朗轩,就义在沈阳,另一位就是王建极先生,听闻噩耗,忧愤交加死在了八道沟的丹国医院。

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咱们丹东人熟知的“水焯蛹”,就是缫丝之后的衍生品。随着柞蚕养殖规模和销售利润的扩大,在上世纪初,大量本土缫丝工厂和丝绸制造、印染企业相继开设,安东地区的丝绸制造业开始名噪全国。

“穷于家,富八道,乱七八糟城隍庙。”

这句话当年流行在安东市井之中,形象地描写了当时市面上各地区的情况,其中“富八道”,就是今天的八道沟,之所以富,正是来自于缫丝行业的发展。

早些年的安东,商业昌达的富庶地区主要是连通鸭绿江岸边的几条街区,八道沟根本排不上号。当时八道沟最著名的,一个是天后宫,一个是寄骨祠。天后宫建于光绪二年,光绪八年,皇上钦赠御匾,当时算是东北最大的妈祖庙。

而寄骨祠则是所谓的义庄,每年冬季鸭绿江封冻,航运就会中止,外乡人客死安东,有的不能马上埋掉,寄存在寄骨祠,以便来日由海路运回原籍。

每当春季伊始,鸭绿江解冻,诸多死者家属来安东起灵,此地便每日哀嚎不断,在春夏之际,棺内尸体更是腐臭难闻,于是安东商务会出资盖房,将寄骨祠迁至九道沟里乱葬岗一带。商会出资的重要原因,就是几家私营缫丝厂相继建立。

上文提到的“胡子街”,其主要的惠顾者,除了木把以外,缫丝工人也是一大主体。安东开埠后,木材、缫丝、航运业带来大量的独身产业工人,导致娼妓、赌场、烟馆也纷纷出笼,你绝对想不到,像安东这般大小的城市,居然有数千家妓院、赌场和烟馆,足见当年人口流动之大,工商业发展之蓬勃。

时值一次世界大战,欧美工商业巨头无暇东顾,安东的缫丝工厂出口柞蚕丝取得巨大利润,纷纷增设丝绸制造业务,将产业进一步延伸,也为未来丹东丝绸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虽然在一战后,受到日本丝的巨大冲击,但安东丝绸制作业的基础也基本形成。解放后,经过公私合营之后,许多当年开设的私营缫丝工厂,都脱胎换骨为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丝绸企业。

03

咱们眼巴前儿的黄海,前清的时候号称“东大洋”,名号贼响亮,就是黄不拉几的,不招人稀罕。不过,这片让人看着不想念诗的大海,却是咱们丹东人的祖宗海,老安东时期,这座城市兴衰荣辱,都与它密切相关。

安东三大支柱产业,前文提到有木材、缫丝、航运业。那年月,来安东的船只都是从庙岛而来,当时洋鬼子把持中国海关,就在庙岛上设置了税务官,无论是从上海港,还是青岛港出发,均要停泊庙岛接受检查课税。

当年安东与旅顺、牛庄并列关外三大港口,安东的商业兴盛,带动了航运业的发展,商人们从辽南运进食盐、海产,由直隶(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沿海口岸,购进布匹、棉花、纸张、面粉、茶叶和日用杂货,出口木材、丝茧、豆油、豆饼、药材等土产。但是这些货物的运输,只要是由古老的木帆船完成。

有一句流传很久顺口溜叫“上江的棒槌下江的船,大孤山的娘们凤凰城的烟”,人们把江上的船当作特产介绍,足见那时航运业的昌隆。

帆船有南船、北船的区别,又细分为沙船、瓜篓、燕飞、插把和驳船等。沙船是最大的帆船,来自上海、青岛等地,形体是方头平底,尾部有舵,根据根据船体大小和载重量,竖二、三、四条桅杆,船体长六七丈(约20米),宽约一丈四(5米),载重五六百石(粮食约120到180吨)。

沙船从上海运来大米、面粉、纸张、竹器、布匹及杂货,载回安东产的豆油、豆饼、山货、药材、蚕茧等。停泊在大东沟,再用驳船装运货物到东尖头的代理店。船老大在代理店食宿,由代理店代办手续,提取佣金。从青岛入港的沙船,大多装载山东产的酒曲、皮革、花椒等。

燕飞、瓜篓、插把子形体相似,只在尾部稍有差异。船尾两帮呈圆形的是燕飞。尾部有房角形的叫瓜篓。而两帮似木把插进状的叫插把子。这几种船大都从山东长山岛来,船体比沙船小,长十一二米,宽三四米,载重25吨到30吨。有中桅和船头上一条小桅,前后两个货舱也可以载客。

前部小舱叫前铺,供炊事用,后部小舱叫后铺,供住宿用。入港时装载杂货、干果的,停在马车桥外。装载鲜货鱼虾水果的,则卸在东尖头鱼市。回头将粮食、豆油、豆饼、柞丝等运往山东半岛、烟台、西口、龙口等地。安东商埠帆船代理店林立,除提供住宿,代办揽货、报关、结算等。

自上海、山东的帆船俗称南船,其特点是固定死桅,不能“免桅”(放倒)。驳船,也称做“拨船”。其种类大多是北船(特点是活桅,可以放倒)燕飞。鸭绿江的五道沟水浅滩多,极易淤积,因而吃水深的大船不能通过,只能停泊三道浪头,用较小的燕飞从中倒运,这是驳船的由来。由于乘客上下船时,都用舢板从中接送,驳船和舢板在江中从事短途运输。

1911年鸭绿江铁桥修成,桥的中段装有电力机器,每天开放四次以利船舶往来。中外轮船相继泊来入港,停泊三道浪头。虽有许多轮船出入,因帆船不烧煤、人员少、成本低、运费抵于轮船一、二成,运输并未受到影响,安东也竞相赶造帆船驳船,涌现一批船店船户。

1933年,掌管江桥开闭的技师广东人陈某弃职逃往南方,加上其他客观因素,使鸭绿江大桥中段不能开闭,变成死桥。此后,只有活桅的北船可以从桥下通过,而死桅帆船即使小型的,也不能通过桥下。长山岛的帆船虽小,但因死桅,只能停泊江桥下码头或六道沟,再雇车装到市中心。

安东人讲“安东安东,小鬼最凶”,小日本子从甲午战争那会儿就进了安东,这帮子小鼻子对安东的商业蚕食最狠,到了伪满那会儿,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各种商业组合,加之经济统治法,让工商业为之凋敝,再加上拉古哨的水丰电站修成后,江上木筏、木帆船自此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