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有什么历史文化 大理的历史文化简介

元朝派詹思丁·赛典赤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全面推行改革和地方归属中央的集权统治。为使管理能够顺畅,也为了稳定人心,元朝在云南推行的是土官制,即以地方土司、酋长和豪强为地方官员,代表朝廷实施治理。大理国被灭后,大理国国王被任命为大理总管,管辖大理路(实际上包含了云南行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包括昆明)政务乃至军务。第一个大理路的总管叫段实(也叫段信苴日),是大理国皇室的直系。大理总管共有12代,历126年,基本上与元相始终,最后一个总管叫段世,是在明破大理被俘之后押解到南京,所幸被朱元璋免了死罪。元朝在云南设行省,行政上云南由平章政事管理,但元皇帝专门封了个皇族的王在云南坐镇,叫梁王。大理国王室接任大理总管中,最出名的一个人叫段功,被梁王招为婿,娶了梁王的女儿阿盖,后来梁王不放心段功,想杀了他,阿盖劝段功回大理去,段功不听,后来真的被梁王杀了。阿盖悲痛欲绝,把段功遗体送回大理安葬后自己喝了孔雀胆毒酒殉夫。这个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在重庆曾经写过一个剧本《孔雀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大理州白剧团以此为基础写了个剧本叫《阿盖公主》,这个白剧获得了中国艺术界的最高奖文华大奖,主演叶新涛得了文华表演奖,美工杨月明得了文华舞台美术奖,至今没有被云南的任何一个剧和剧种超越。段功墓现在还在,在崇圣寺三塔内,在大塔中轴线上,钟楼前面的草地上。三塔内还有一个墓,是明代大理最出名的文人李元阳的墓。建议大家到三塔时,不仅仅看看塔,也去找找这两个墓,凭吊一下古人,追思一下大理的历史和文化。

展开说一下。段功之所以慷慨赴死,我个人相信不是因为他对梁王抱有幻想,而是因为他太知道梁王的为人了,知道自己就算暂时逃回了大理,也是不可能保全生命的,因为以那时候的局势,大理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的年代,整个国家都已经大一统地在一个中央集权之下,肯定会有一些大理人会拥护他反抗,但最终也是逃不过被剿灭的命运,与其让那么多的爱戴自己的大理人民和自己一起送命,还不如一次做个永久的了断。生与死,其实一直都是人类的永久话题,贪生怕死,这是人的本能,是作为动物的一种天然的自我保护反应,但是,不怕死,也是动物的一种本性,就看这种死值不值得,《狼图腾》大家看过的吧,母狼不怕死,是因为它必须以自己的死来换取后代的生,人不怕死,是一种气概,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信念的支撑。陆秀夫带着南宋的最后一个小皇帝,逃到了崖山,面对茫茫大海,再也没有路可以走了,他背着小皇帝毫不犹豫就跳下去沉入大海中,一路紧紧跟随着他们的几万名军士和民众,也纷纷跳进大海自尽。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次集体自杀,千百年来,一直让后辈人唏嘘不已。这就是一种气节,是不做亡国奴、死也不和敌人在同一个天空下呼吸的信念。

都说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了,就没有什么可以怕的。其实不然,就是因为有一些东西,让他更怕,那些东西,对于他来说,是比生命更珍贵的,所以,当他必须在生命和那些更珍贵的东西中作出选择的时候,他自然会选择放弃生命,两害相权取其轻。除了死亡外,他还怕什么?他怕无颜见江东父老,他怕死后不能进祠堂,他怕苟活之后良心受煎熬,他怕后世子孙以他为耻,他怕因为自己一个人活着却有许多的人为他送了命,他怕自己热爱着的这片土地没有未来。怕,其实就是一种信仰,所以,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所以刘胡兰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所以夏明翰自有后来人……仔细想一想革命战争年代,多少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很多来自资本家、地主家庭,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既得利益阶层,他们却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是为当时的形势和政府所不容的,是随时随地都可能没命的,但他们依然毅然决然地起来了,想着去打倒自己的阶级,背叛自己的家庭和出身,砸碎旧世界,创造新未来,就是信仰的力量,这就是人不怕死的气概的来源。人之所以区别于普通的动物,就在于,不怕死不再仅仅来自于本性,更来自于理性。当你真的不怕死的时候,其实,你就不能被打倒了,就像《老人与海》中说的,你可以一次次地被打败,但你永远不会被打倒。

感慨的话说多了,有些偏离主题。我们还是回到大理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元代开始,大理从行政治理结构、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交流特征到民族融合共存各方面,都开始与中原成为一体,尽管发展的步子比发达地区慢了很多,但做到了不同步而同频。

(未完待续)

来源:大理日报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如尘

审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