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有什么历史故事 滁州历史文化名人

搜索创作挑战赛

朱元璋参加濠州起义军不久,起义军内部产生了矛盾,将领们各怀鬼胎,分成了派系。朱元璋觉得,要想站稳脚跟,必须要有自己亲自掌握的队伍。于是,他向郭子兴提出,想回家乡招募士兵。郭子兴很赞同。

于是,朱元璋回到家乡凤阳,树起了招兵大旗。一些少时伙伴和乡亲们,听说当年的朱重八已经乌鸡变凤凰,当上了起义军的头领,纷纷前来投奔。朱元璋经过挑选,招募了七百多名精壮士兵。

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都是家乡子弟,能够同心协力,后来这些人几乎都成了朱元璋的亲信,尤其是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成为天下名将和明朝开国功勋。后来,汤和也投到了朱元璋的麾下。

徐达,出身贫苦,是朱元璋儿时伙伴,自从跟随朱元璋以后,一直得到重用,长期执掌兵权,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为中山王。野史说他后来被朱元璋毒死,《明史》记载他是病死的,活了五十四岁,属于正常死亡。

汤和,与朱元璋同是放牛娃,从小就佩服朱元璋,忠诚不渝,征战一生,屡立大功,七十岁病逝,被追封为东瓯王。有的野史说,汤和也是被朱元璋杀的,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郭英,朱元璋的少年伙伴,开国功臣,一生追随朱元璋,历经大小战斗五百余次,身上伤疤七十余处,六十七岁病逝,被追赠为营国公。

周德兴,朱元璋的少年伙伴,开国功臣,被封为江夏侯,后因他的儿子作乱,受株连被杀。

朱元璋带着七百名家乡子弟兵回到濠州,郭子兴很高兴,任命他为将军,让他统领这支部队。从此,朱元璋有了自己亲自掌管的队伍,他以这七百士兵为基础,不断扩充实力,最终开创了大明江山。

濠州城内兵多粮少,诸将目光短浅,只顾争权夺利,不图对外发展。朱元璋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便向郭子兴建议,由他率部南下,向外发展势力,郭子兴同意了。于是,朱元璋带着自己的七百子弟兵,离开濠州,向南进军。

朱元璋胸有谋略,治军有方,选贤任能,奖惩分明,他本人则与士兵同甘共苦,因而部队战斗力很强。朱元璋的队伍还有一个很大特点,他因为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疾苦,所以严明军纪,不许骚扰百姓,从而得到民众拥护。

朱元璋在南下途中,经过定远。定远有元军营地,其实是依附元朝的地方武装,首领叫缪大亨,就是定远人。朱元璋用计夜袭缪大亨,将其击败。缪大亨率部投降,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大将,后来战死沙场。

朱元璋继续南下,沿途招兵买马,招抚地方武装,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大,到达滁州的时候,已经有了两万之众。

滁州,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北岸,东临南京,西接合肥,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经济繁荣,人口稠密,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朱元璋早就看中了这个地方,打算在这里建立根据地。

当时,天下已经大乱。北方刘福通的红巾军有数十万人,南方徐寿辉的红巾军更有百万之众,泰州有张士诚起义,浙东有方国珍造反,势力都不小。元朝集中兵力对付这些大股的起义军,镇守滁州的元军不多,朱元璋没费多大力气,就攻占了滁州城。

朱元璋入城以后,张贴布告,稳定民心,维护社会秩序,休整部队,招贤纳士,救助穷人,落下了好名声,很快占稳了脚跟。

定远人李善长觉得朱元璋不同寻常,前去投奔。李善长满腹学问,胸有谋略,比朱元璋大十四岁,当时已经很有名气了。朱元璋听说李善长来投,十分高兴,亲自出门迎接,以礼相待。

朱元璋恭恭敬敬地请教李善长,说:“如今天下大乱,依先生高见,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啊?”

李善长从容回答:“昔日秦乱之时,汉高祖刘邦崛起于衣布,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五年而成帝业。现在天下四分五裂,如果效法汉高祖,推行仁义,收服人心,应该很快就能平定。”朱元璋听了很高兴,称赞他言之有理。

李善长从此留在朱元璋身边,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并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为建立明朝立下大功,比肩汉丞相萧何。不过,李善长后来受胡惟庸案牵连,被朱元璋处死。胡惟庸也是这个时期投靠朱元璋的,他与李善长既是同乡,又有姻亲关系。

朱元璋在滁州期间,他十八岁的侄子朱文正、十五岁的外甥李文忠闻讯前来投靠,二人从此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成为明朝名将和开国功臣。另外,地方武装头领邓愈、冯国用、冯胜等人率部归附,猛将常遇春、蓝玉、耿炳文、胡大海等人也先后来投。朱元璋手下有了一批谋士武将,部队也扩大到三万多人。

朱元璋离开濠州之后,濠州诸将争斗更加激烈。彭大、赵均用都自称为王,郭子兴、孙德崖仍称元帅。郭子兴与彭大是一伙,与赵均用、孙德崖有矛盾。

不久,彭大死了,郭子兴势单力薄。赵均用和孙德崖更加专横,几次想杀害郭子兴。朱元璋听说以后,给他俩写了一封信,软硬兼施,他们忌惮朱元璋的势力,没敢下手。郭子兴觉得自己岌岌可危,便带领手下一万多人,也去了滁州。

朱元璋见郭子兴到来,立即交出兵权,让郭子兴统领整个部队。朱元璋此举,大得人心,人们都夸他宽厚仗义,因而他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郭子兴见滁州比濠州地方大、兵将多,便想称王。朱元璋劝道:“滁州四面皆山,不是一个令人安稳的地方,不宜称王。”郭子兴只好作罢。

郭子兴性情耿直,但易怒多疑,缺乏主见。他有时像对待自己的左右手一样,完全信赖朱元璋;有时又听信谗言,对朱元璋予以提防。朱元璋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差错。他的妻子马氏,对协调关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后来,朱元璋率军攻占了与滁州相邻的和州,并在和州驻守。不久之后,濠州的孙德崖因为军粮缺乏,请求到和州就食。朱元璋从大局出发,接纳了他。

郭子兴听说以后,十分生气,立即带兵赶到和州。孙德崖没有防备,被郭子兴抓去了;朱元璋同样没有防备,也被孙德崖的士兵捉住。郭子兴深恨孙德崖,本想将他处死,可为了朱元璋,不得不释放了孙德崖,换回了朱元璋。

两年之后,郭子兴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并为他建庙祭祀。朱元璋还亲手写了郭子兴的生平事迹,令人刻在石碑上,以传后世。

郭子兴死后,滁州的部队本应归朱元璋统领,可这个时候,刘福通的红巾军攻占了开封,扶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当上皇帝,恢复了大宋国号,韩林儿便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任命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为元帅,任命张天佑、朱元璋为副元帅。

其实,滁州的军队,基本上是朱元璋一手组建的,与韩林儿并没有隶属关系,只是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而已。因此,朱元璋很不满意,但考虑到刘福通的红巾军势力强盛,可以借助其威,于是勉强接受了任命,并以韩林儿的龙凤年号号令全军。

不久,郭天叙、张天佑不幸战死,朱元璋便重新统领了整个部队。 朱元璋在滁州打下了根基,手中有雄兵数万,还有一批谋士武将。不过,在当时的南北方起义军中,他的地盘和势力算是小的。

那么,朱元璋是靠什么样的策略,使自己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呢?请看下集,筑墙积粮缓称王是条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