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都的由来和历史故事

不含近现代历史名人

杨慎

杨慎(公元1488年—公元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年轻时就已经才华横溢,13岁写的诗文就被当时内阁首辅李东阳大为赞赏收为门生,24岁中状元。 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被誉为“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为第一”。杨慎的著作有:《韬晦术》、《廿一史弹词》、《词品》、《廿一史弹词注(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游点苍山记》、《升庵诗话》、《二十五史弹词辑注》、《墨池琐录》、《世说旧注》等。其中《廿一史弹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明朝三百年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该书是一部历史故事集,共21卷,收录了从周朝到明朝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以及一些名人轶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扬雄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成都市郫县)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西汉官吏、学者,著名辞赋家、思想家。扬雄少年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辞赋。扬雄于天凤五年(公元18年)去世,享年71岁。他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凳银,“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首岁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谓之“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也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三字经》把他列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常璩

常璩(约公元291年 — 约公元361年),字道将(一説字元琰),蜀郡江原(今成都市崇州)人,东晋史学家。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勸成汉皇帝李雄投降。后历任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太常卿等职。他的主要成就是撰写了《华阳国志》和《蜀汉书》等著作。其中,《华阳国志》是一部有影响的历史、地理著作,全书共十二卷,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的重要史料,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 。《蜀汉书》则是常璩在蜀汉时期所著,记载了蜀汉的历史和文化。常璩的评价有两个方面:一是“方志鼻祖”,他是地方志完整体系的创始人;二是“蜀史巨擘”,更是巴蜀史的功臣 。

卓文君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成都邛崃)人,祖籍为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四川临邛巨富卓王孙之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出生于冶铁世家,其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初遇时,二人未见面,只是隔屏窥见,司马相如随即抚琴作《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慕之情,一段爱情佳话被后世广泛传颂。然而,他们的婚姻并非美满,据《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后卓文君又附《诀别书》给司马相如相如,司马相如幡然醒悟,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关于《白头吟》是否卓文君所作存有争议。

杨廷和

杨廷和(公元1459年-公元1539年),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成都府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是明朝中期的内阁大学士,曾任首辅,明武宗、世宗时宰相。他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任职期间,一度权倾朝野,做出了许多为政功绩,是明代伟大的政治改革家。他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靖难之役”后的削藩政策、整顿官场、加强边防等。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擅长诗词和书法。一生著述有《石斋集》八卷;《杨文忠公三录》七卷,计有《题奏前录》一卷、《题奏后录》一卷、《视草余录》一卷、《辞谢录》四卷;散曲有《乐府余音》行世,另有遗诗保存。嘉靖四年(1525年)六月,杨廷和病死,被追赠为太保,赐谥号为文忠。

另记: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约公元前118年),字长卿,生于西汉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长于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他是西汉著名辞赋家,“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 他的政治功绩不逊于汉赋对后世的影响。在司马相如一生的政治活动中,最能代表其杰出贡献的就是出使西南夷。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有《子虚赋》、《天子游猎赋》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辞赋呈现出了斑斓多姿的艺术风貌,从而获得了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司马相如还是一位散文名家,其散文著作有《难蜀父老》、《封禅文》等 。司马迁对司马相如的评价极高,在整个《史记》中,专为文学家立的传只有两篇: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另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之一。 成都平原自然环境示意图 从宝墩文化起,成都的历史有4500年;从金沙文化起,成都的历史有3000年;从秦国筑城起,成都的历史有2300年。 公元311年,张仪、张若筑成都城,后来李冰又开凿郫江、外江流经成都,形成“两江珥市”的格局。 此后两千年,成都的城市名称从未改变,成都的城市中心从未改变。成都历史上曾经历过四次“高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成都在唐朝时期被称为“扬一益二”,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