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有什么历史文化 鞍山历史名人简介

鞍山市得名于南出口的两座形状似马鞍子的山峰(神女峰),海拔高度为2538米。

战国末年,鞍山地区属热辽郡。秦统一后,鞍山归属幽州,名称鹤野城。东汉三国时期,为辽东郡,冶铁业兴盛。现西鞍山(神女峰)上有保存完好的冶铁古洞遗址。

鞍山地理位置重要,在辽代人们认为谁占了鞍山,就有了辽南,就平安,所以又称安山。明朝《辽东志卷二建设志》记载:鞍山驿,辽阳城西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设中卫带管。从明朝起始称鞍山到今。

据文献记载,鞍山驿堡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于明万历,为传递所。驿内车马繁多,商贾极盛。据《辽阳县志》载:“鞍山驿堡,城西南六十里,有西南,东北二门,明时曾设驿站于此,驻巡检一员,相传为明初所建。西南站外旧有‘鞍山驿堡’四个大字,今颓毁,字迹无存”。又《辽东志》载:“鞍山驿,辽阳城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驿,万历六年(1578年)重修。设百户一员(武官六品),定辽中卫带管,递运所在鞍山站内,定辽前卫带管,有走马二十匹,驴一十头,专司文报。”明清之际,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交通要冲。城内商旅兴盛,十分繁华,长大铁路通车后逐渐失去重要地位。

城设东北、西南两门,东北门已毁,西南门保存尚好。门楼高13米,门洞宽3.9米。原门洞上方有砖雕花纹嵌有“鞍山驿堡”匾额,额下有“万历六年重修”款识,现已不存。1986年,鞍山市人民政府重修时,经墨玉雕刻“鞍山驿堡”匾额为补,其四字为辽宁著名书法家温同春所题。

鞍山驿堡为“等腰梯形”城堡。四面城墙长度分别为:东、西二墙为276米,南墙为290米,北墙为283米。总长1125米,墙高10米,基宽8米,石基高2米,砖砌层高7.5米,城墙厚度7.5米,城内夯土。城内原有关帝庙、龙王庙两处,为清代建筑。西南门外有石井一眼,口小底大,疑为辽代古城遗井。此井在文革期间村内铺设柏油马路时压到地下,现已经无从查看!

鞍山这座城市,虽然建置较晚,但他的历史却很久远。在这里曾产生过绚丽多彩的文化,是远古时代人类发祥地之一。从考古发现的海城小孤山古人类遗址证明,在距今约2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此外,在海城境内的析木、牌楼、大屯、岔沟、腾鳌等地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棚、石器;在鞍山旧堡区发现有战国晚期的青铜戈、铜镞等,进一步证明,在这里同中原一样,很早就脐入了人类文明的行列,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远在战国秦汉之际,今鞍山市境域大部一直受辽东郡首县襄平县等县的管辖。今海城市境域则为西汉辽东郡新会县、辽队县、台安市县辖地。今台安县境域则为西汉险渎县辖地。今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域亦属燕国辽东郡襄平县辖。此后延续2000多年,或属于郡辖,或属于国辖(如西晋设辽东国),或属于道辖、路辖、卫辖、府辖、州辖,以至于省辖、县辖,其建置依代相续。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鞍山市行政建置几经变化,鞍山市或属于行政区,或属中央、或属省辖。对下基本定型于目前市管县体制。

  战国(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年)今鞍山市境域属于燕国辽东郡。

  秦代(公元前221一公元前207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辽东郡。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两汉在今东北地区的县级行政建置增多。

  西汉,今鞍山市境域属于幽州辽东郡;

  东汉,今鞍山市境域属辽东郡和辽东属国。

  三国和西晋(220一316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幽州辽东郡襄平县、新昌县、辽队县、安市县、昌黎郡昌黎县。

  东晋·十六国(317一420年)今鞍山市境域先后隶属于前燕、前秦、后燕辽东郡。 其后一度为高句丽所割据。今台安县部分境域则为北燕所管辖。

  南北朝(420一585年)北朝之际,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为高句丽所割据。

  北魏(386一534年),今鞍山市境域大部分为高句丽割据。今台安境域隶属北魏营 州建德郡广都县(今锦州市北镇县)。

  隋代(581一618年)今鞍山市城区和海城市境域及台安县部分境域为高句丽所割据。今台安县境域辽河以西部分为隋朝直接管辖,属燕郡怀远镇。

  唐代(618一907年)今鞍山市大部境域,唐初为高句丽所割,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收归唐朝统割。在今东北地区实行道、府、州制。分属河北道安东都府辽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辽两县,巫闾守捉城。

  辽代(907-1125年)今鞍山市境域原有州县数度易名,均隶属东京道辽阳府。

  金代(l115一123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东京路、北京路、易苏馆路。

  元代(1271一1368年)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隶属于辽阳路辽阳县(今辽阳市)。今台安县境域隶属于广宁府路望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盖州路。

  明代(1368一164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辽东郡指挥使司辽中卫、海州卫、广宁卫、盖州卫。

  清代(1644一1911年)今鞍山市境域分别隶属于奉天府辽阳州、海城县、锦州府镇安县和盖平县、奉天行省东边道。

  中华民国(1912一1949年)今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辽阳县、海城县;今海城市境域为海城县。今台安县境域为镇安县,后改为黑山县,后又设置台安县;今岫岩满族自治县为岫岩县。 1937年12月1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颁发403号敕令,鞍山正式建市;1948年2月19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鞍山。从此,鞍山人真正当家作了主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东北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改为东北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12日为中央直辖市。海城县、峋岩县隶属辽东省政府。台安县隶属辽西省政府。

  1954年8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鞍山市(城区境域)为省辖市隶属辽宁省。城县先后隶属辽宁省、辽宁省辽阳专区。安县先后隶属辽宁省辽阳专区。沈阳市、辽宁省辽阳专区、铁岭专区和盘锦垦区。岫岩县先后隶属辽宁省、辽宁省安东专区。

  1959年1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鞍山市管辖辽阳市和海城县;同时撤消辽阳县建制,并入辽阳市。台安县为沈阳市所辖。岫岩县隶属安东市(1965年改名丹东市)。1961年4月29日,恢复辽阳县建制,辽阳市、县分置,均隶属鞍山市。

  1965年12月16日,辽阳县、海城县划归辽宁省辽南专区管辖。1968年12月26日,撤销辽南专区,海城县划归营口市管辖。

  1973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鞍山市管辖海城县。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海城县建立海城市(县级市)。1976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台安县由盘锦垦区改为鞍山市管辖,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岫岩县,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1991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将丹东市管辖的峋岩满族自治县划归为鞍山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