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话越来越不算数,年年说最后一次种镐头儿地,可是年年种,始终没有停下种地的脚步。

去年夏初季节,放假我开车回到老家。一路上,杨柳泛出新绿,树枝上黄鹂鸣翠,大地一片欢歌,农民在地里进行大田播种,我开着车,一路欣赏沿途风光,各种景物映入我的眼眸,我的心里也非常惬意。家里的生活琐事在我的心里泛起涟漪,如同河水中投下一粒石子,心里难以平静。父母说今年不种镐头儿地了,现在一定在家里呆着呢?我想着车已经到家了。我推开大门,走进院子。

农家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菜园子也起好了垄,毛葱和农家小菜已经破土而出,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的映照下,十分鲜嫩。我进了屋,屋子里空荡荡的,父母都没在家。他们干什么活去了?莫非今年的镐头儿地又种上了?父母说今年不种镐头儿地了……我正想着,母亲从外面走了进来:“儿呀,你回来什么时候了?”我应声回答:“我也刚进屋。”“你爸去种镐头儿地了。”我和妈妈打声招呼,来到镐头地。

父亲正在种土豆,我帮父亲干起了农活,我撒粪,爸爸点土豆种,我培土,然后爸爸在垄上踩格子。爸爸踩的非常认真,每踩一步,踩出了丰收的希望,也踩出了爸爸对土地的执着追求。我看了看父亲,父亲的腰又弯了许多,好像和大地亲近的模样。父亲一辈子热爱农业生产,从来没有间断过。父亲又苍老了许多。爸说:“今年不种镐头地了么?唉,我一呆着身体就不舒服,干起活来身体就好了许多。”爸爸的一生非常勤劳,每年种地收入都比一般人家高,爸爸的勤劳在屯子是出了名的,我和爸爸种完土豆,回到家里,妈妈已经把饭做好。

我吃着妈妈做的可口饭菜,一种感激油然而生。吃着爸妈种的蔬菜,吃得是那样的香甜。这些小白菜、水萝卜菜、毛葱都是父母亲手种的,绿油油的蔬菜丰富了父母的饭桌,也增加了我的味蕾。我抬起头,往菜园里看去,一垄垄的绿色蔬菜,像托举的手掌一样,撑起了一家人美好的新生活。

过了二十多天,我又回到了老家。看见满园春色,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婉转的歌,好像在说,你看,绿色铺满田野。我来到了父亲的镐头儿地,土豆玉米已经破土而出,绿色迷人眼。爸爸在备地,黑土又把垄上撒满,绿苗与黑土相间,相得益彰。这时我看了看父亲,父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笑得是那样的开心,满心欢喜写在了苍桑的脸上。

我和爸爸回到家里,爸妈望着绿色的菜园,发出爽朗的笑声,笑声飘荡在小屯上空。吃完晚饭,我开车回城,爸妈给我准备了不少蔬菜,全是绿色食品。妈妈嘱咐我:过几天再把菜给我捎去些,吃不了送给同事吧。农村的菜城里人都愿意吃,句句朴实的话语温暖着我的心田。父母在农村,我经常能吃到爸妈种的菜,的确农村的菜好吃,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吃出了美味,也吃出了健康,吃得放心,活得快乐无悔。

时间,匆匆如流水,流过春天,流过夏天,流过家门,又一直流过那片田野。

秋天到了,农作物已经收获了。我帮父亲把种的土豆和玉米收回家。玉米码在院子里,金黄的玉米黄了整个冬天,也黄了父母的笑脸。

我把玉米从种到收拍了视频,进行了收藏。做为永远的回忆,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不想被岁月抹去。父母在我的说服下,以后不种地了。我把父母的镐头儿地送给了别人。

有地的时候,时时想着何时不种地。失地以后,才想着再次拥有时,也只能在梦中抚摸土地的温软,亲闻土地所散发出的香味。

父母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一旦不能拥有土地,心灵总是像缺了什么。我看见父母不种地,好像生活没有安全感。我每次回老家,经常看见父母到镐头儿地,在地里来回地走着,好像是与土地有割舍不断的情,这种情永远扎根在父母的心里。


审阅:唐春林

简评:文章写父亲终生勤劳,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情谊。劳动是中老年所必须的运动,不能过量,也不能停下不做。文中父亲始终坚持种地,而“我”们多次劝说未果,体现了“我”的孝道,更体现了老一辈农民质朴天真,为子女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


作者:盖吉忠,黑龙江省庆安县大罗镇中学高级教师,北林区作协会员。小说、散文、诗歌先后在《嫩江文学》《月亮湖文学》《大连文学》《华文原创文学》《华文原创微刊》《当代精英文学》《诗刊》《绥化日报》等众多刊物及平台发表。


搜索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