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致死屡见不鲜,专家教你如何预防(2、跌倒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重伤害,由于死亡率高、严重残疾、不能独立自主生活、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过高等,往往给老年患者和家庭,以及医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其中,超过90%的老年髋部骨折都是由跌倒造成的。

紧紧抓住这一社会热点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田懋一教授团队,联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杨明辉副主任医师等人,在前期“中国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共管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首次较为全面描述了髋部骨折病例的跌倒数据,为今后跌倒预防研究发展锚定了方向,并提出了具体建议。相关学术文章近日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专业期刊《BMC老年医学》上。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68.4万人死于跌倒,并且大约三分之一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跌倒一次。在我国,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跌倒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跌倒相关骨折病人的数量也随之急剧上升。在此之前,由田懋一教授与叶鹏鹏博士等人完成的另一项学术报告“1990年至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跌倒疾病负担研究”(文章发表于《柳叶刀-公共卫生》),发现老年人跌倒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间大幅增加,年龄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跌倒风险的概率明显升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已有足够的证据去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跌倒特征,并通过有效开展预防措施使跌倒相关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有所下降。比较来看,我国可扩展的高质量的跌倒预防干预措施则很有限,且没有足够多的研究全面描述和掌握髋部骨折患者的跌倒相关因素,老年人群经常面对老龄化与跌倒的双重负担,乃至“双重打击”。在此背景下,田懋一教授、杨明辉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再度联手合作,对髋部骨折患者进行了事后分析,详细描述了数千名因跌倒所致,并经临床证实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跌倒情况。

研究发现,大多数与跌倒相关的髋部骨折患者年龄都比较大,超过一半的伤者年龄在80岁以上,占比高达60.4%。整体平均年龄为81岁,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占比70%。在所有髋部骨折患者中,绝大部分的跌倒主要发生在白天,高峰时间在早6点至12点之间,有将近40%的患者在此时间段内跌倒。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一半的患者是因为身体不平衡而发生了跌倒,且有76.7%的患者跌倒的地点是在家中,这可能与老年人在家时间长、户外运动少,且缺乏锻炼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核心肌肉力量的不断损耗和衰减,让老年人更加脆弱,十分容易摔倒受伤。特别是因为长达三年的新冠疫情防控,大部分老年人很少离家外出,上述问题尤为突出。此外,患者在如厕时摔倒的倾向表明,当身体重心在空间上骤然改变时,缺乏相应的肌肉力量可能会酿成失衡,继而“失足”跌倒。

专家评价指出,以上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跌倒特征的空白,为今后跌倒预防的有力干预拓展了新视野。同时,作为老年人最多的,此项研究也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提供了有价值证据。据此,田懋一及团队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首先,需要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跌倒特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系列研究。这可以直接告知民众如何有针对性地防患于未然,得以减少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概率。其次,通过敦促更多的研究进展,持续关注老年人跌倒预防,特别是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他们受关注程度较少,可能非常脆弱。第三,临床需要更多有关于跌倒方面的生物学、行为、环境和社会经济风险因素的有力证据,以更好地了解其流行病学并制定适当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第四,未来的跌倒预防干预措施可能需要侧重于力量和平衡训练,以有效地预防跌倒,让老年人“行稳致远”。

在这里,田懋一教授和叶鹏鹏博士还精炼总结了老年人防跌倒核心提示10条,旨在唤起公众关注,加强防范——

1. 跌倒不是单纯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2. 跌倒可以预防,其发生与生理机能、心理状态、行为习惯、活动环境等因素相关。

3. 正确认识和适应衰老,主动调整日常行为习惯。

4. 提高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有助于降低跌倒风险。

5. 穿戴合身衣物,使用低跟、防滑的鞋子,有助于降低跌倒风险。

6. 及时对家居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减少环境中的跌倒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跌倒风险。

7. 遵医嘱用药,关注药物致跌倒的可能性。

8. 主动使用手杖、合理配戴老花镜,科学选用适老辅助器具。

9. 防治骨质疏松,降低跌倒后骨折风险。

10. 跌倒后无论是否受伤都应及时告知家人和照顾者。

(0)
上一篇 2023年05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05月22日

相关推荐